古代并非没有标点符号,只是标注不多,又不成体系。
《礼记》 就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的记载
古代读书人能离经辨志,明辨句读,但对王韫而言,掌握这项技能就有些困难了。
最著名的有争议的断句大概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既然如此,那穿越的前辈为何不普及标点符号?
王韫想不通,这些也不是她当下所能烦恼的事,王韫想想也只能遗憾地将其放到一旁,专心看手中的话本。
晋朝的话本很有意思,颇像《三言二拍》,王韫初读《三言二拍》时就曾被刷新三观。
张氏不愿意她看话本,她一直是平日里压箱底,一人时才翻出来看看,有点像当初自己窝在被子里偷偷看小说的日子。
她现在看的这本是一位名叫“召南散人”所写,这人写了不少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不落于才子佳人书生狐妖的俗套,读起来颇有滋味。
但她不知为何,总是无法定心,翻了两页又索然无味的放下。一想到明日要回门,她便又高兴又心烦。
今日方同荀桢的少年们一起大发豪兴,明日便要重新卷入内宅的浑水之中。
“雪晴?”又看了半刻,王韫终于合上书,纠结着一张脸,轻唤。
雪晴放下手中的绣活,疑惑地起身问道,“姑娘有什么吩咐?”
“陪我去先生屋子里一趟吧。”迎着雪晴奇怪的目光,王韫小声道。
不知这么晚了荀桢是否歇下,她明日回门也要同荀桢打个招呼。
***
初chūn的夜风有些凉,雪晴提着盏灯笼慢慢地跟着王韫。
两人来到屋外时,荀桢的房间还未熄灯,柔和昏huáng的烛光从糊着的油纸漏出,映照着房内一道正手执书卷的清瘦剪影。
王韫叫雪晴去扣门。
那道清瘦身影听得“噔噔”地扣门声,放下了书起身。
王韫紧张了起来,望着门被从内“吱呀”一声打开。
荀桢见到雪晴有些吃惊
“先……先生……”躲在后面的王韫眼神闪烁,像去办公室打报告一样,弱弱地伸出一只手。
荀桢这才见到站在光影里的王韫,顿时笑了,“原来是小友,请进吧。”
他也不问王韫晚上为什么会突然来找他,只是把王韫领进了屋内。
荀桢房内的布置就和书房的布置一样简洁清雅,一扇四幅屏风隔断了内外。
这是一幅绢素屏风,屏芯是四幅画,画得是chūn夏秋冬四季,chūn天画得是桃花流水,夏天画得是空山新雨,秋天是鹿饮溪,冬天是松柏迎雪,灵秀俊美。
王韫本来不会欣赏国画,她欣赏画作就是看着好看,穿越来之后,她父亲因为仕途不得志,平时很喜欢摆弄些笔墨丹青,她也跟着耳濡目染了点。
她逐一看了这四扇屏风,这博古深远的意境,看上去不似常人能画出来的。
荀桢见她关注屏风,笑道,“这便是我之好友林征勉赠与我的。”
原来是林惟懋,那便不奇怪了,王韫想到白天林飞花的苦脸,也转头笑道,“林飞花的父亲?”
荀桢笑出声,他的笑声回dàng在安安静静室内,听得王韫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小友喜欢吗?”荀桢含着笑意问。
“喜欢。”林惟懋的丹青妙笔,出神入化,又千金难求,谁不喜欢。
“小友你随我来。”荀桢微笑着走到一张红木矮几上,弯腰从矮几旁放着的一只青花卷缸中抽出一卷画来,递给她。
王韫疑惑地望着荀桢,荀桢不言只是微笑着示意她接过去。
又是画卷?
王韫因为上次书房的惊鸿一瞥,心里有些期待。
展开画卷,却画得不是荀桢年少,画得是一副瑟瑟秋风中的山行图。
山路弯弯曲曲,山外有山绵延不绝,白云缭绕处有着两三间人家,不显丝毫寂寥反而衬得更加温暖。
天际晚霞绚烂,红色绀紫色huáng色jiāo相辉映,山中层林尽染,枫叶如火,霜叶胜花,好似能同晚霞争辉。
画上题着楷体小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飘逸隽慡,使人望之顿生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