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编织的这座华美的囚笼,假死脱身,义无反顾离开了谢玉山,自此访名山,搜胜迹,云游天下,好不快哉。
整幅画纵横捭阖,给以开阔、疏朗大气之感。
翻这最后的结局,不少看客都是惊掉了下巴。
这古往今来的话,无外乎都是个大团圆结局,所以,早在《镜花水月》这大结局放出之前,有大胆预言,薛纨与谢玉山必定会破镜重圆,重修旧好,多数心里也都是这么期盼着的。
可如今薛纨这番举动,倒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没有这委屈求全的大团圆结局,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当然也有感叹可惜的,说起来这什么富贵荣华,有情终,倒当真像是做的一场梦,是过云烟,是这镜中花、水中月了。
至此《镜花水月》终于结束了连载,仍有许多还没从故事里缓过神来,甚至有不少文还提笔写下了判语。
有赞扬了薛纨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度。
“薛纨身上这一股英迈高华的侠气,虽是个『妓』|子,却未必不是个真丈夫!两比较,倒是谢玉山却落了下风了!”
当然亦有怒斥薛纨的。
这一番讨论却是将《镜花水月》再次推向了最高『潮』,甚至传往了江南,传往了京城。
不,这还不是最高『潮』。
这最高『潮』还在后面呢,在这封面释出的信息上。
《镜花水月》要排戏了!
据说请来的还是越县有名的戏班子。
此此刻,孟屏儿和小玉仙她们却无暇留意外界对于《镜花水月》的激烈争辩,她们白天要在书坊里“上班”,晚上在戏班子的指导下拍戏。
灯下,翻了翻桌上吴朋义送过来的这些评语,张幼双若有所。
这些评语明显都是经过吴朋义精挑细选的,无一不是褒奖之词。
可如今她的目光已然比从前看得更透彻了些。
这些文墨客为褒扬薛纨,实际上褒扬薛纨对于“一生一世一双”的追求。
而这坚贞却是他们所需要宣传的,拿来规训世,或者说『妇』的。
少有知晓我国明清期,曾经出现过“义夫”这个概念,所谓“义夫”指的是青壮年期丧妻,终身不再娶的男子。对应节『妇』,朝廷也会进行旌表。
褒扬“义夫”的坚贞,其初衷是为了鼓励所有男都该“守义”,都该“『妇』死当以夫鳏报之”吗?不,不是如此,归根究底,是为了劝『妇』节!
想这儿,张幼双叹了口气。
她虽然救了孟屏儿、小玉仙、李三姐……但在她看不见的方,在越县这一个小小的县城,仍有无数受苦的女。
力有限,她不可能救下每一个。
要设立基金会吗?号召大来进行捐款?先不提有没有士绅愿意捐款,光是基金会帮扶的对象则有带商榷了。
『妓』|女?
不,不可能,帮扶的对象是『妓』|女,这岂不是在呼吁废娼,这些士绅断无答应的道理。
贫穷的女孩们?
如今又没有女,帮扶贫困的女孩最后无非是在“帮扶她背后的庭”,没有任实质的好处落在女孩们身上。
归根究底,不提高女『性』的位,这简直是个无解的难题。
其实“废娼”这个问题,百年前,近代的有识之士们已经有过一轮讨论了。
现代都无法根治的社会顽症,更遑论古代?
近代的有识之士认为,必须预先“谋『妇』女的经济独立”,要从“女子的教育入手,养成她独立的能力”。
“要改正『妇』女的生活使他不当娼。必须在当娼以外去替他解决生活问题,不能直接拿废娼来改正他的生活;因为他的生活根据和生活技能只有当娟,废娼是废止他们的生活。”
隐隐约约间,张幼双好像觉得自己把握住了什么,飞快翻出笔记,提笔记录了下来。
没有女,不代表她不能开办女!
如果能开办女,帮扶的对象是贫困的女生,免除她们的束修助她们入念书……
写完这一段,张幼双轻轻舒了口气,又提笔写下这段间的总结和记录。
她的小金库这段间以来缩水了不少,不过物质金钱方面虽然减少了,但精神生活上却富足了不少。
对于这些收获,张幼双已经很满意了。
和从前比,在这短短的不一年的间里,她似乎成了许多。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