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地,自古便是帝王之乡。朱元璋登基后一年,下诏在此营造中都皇城,洪武七年赐名为凤阳。正月十二,李自成亲带李过、顾君恩数人改换服饰,混入凤阳城中,里外查探了一遍,回来后与张一川、刘国能商议道:“凤阳有内外三城,垣墙高厚,南城墙筑于东西向的大涧北岸斜坡上,以涧为濠;西城墙处在上下起伏的马鞍山西麓,依山可恃;北城墙位于湖泊之滨,凭水为阻;东城墙有独山、凤凰嘴山居高可恃。那正中的皇城都是砖石筑就,外面一条三十多丈宽的护城河,两三丈深,不易渡越。城中又有一万守军,四万官军在城外屯田,实在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铁堡。若明里攻打势必艰难,不如智取。”
张一川、刘国能二人已知李自成的谋略,毫无异议。李自成当即命李过、顾君恩各带一百精兵,装扮成乞丐、和尚、道士、贩夫走卒,混入城中,元宵节三更时分,里应外合,一齐抢夺城池。
凤阳巡抚衙署不在凤阳,而在淮安,城中大小事务都由巡按御史吴振缨署理。他问听流寇迫近的消息,唤过知府颜容暄商议道:“依照年例城中大张灯火,十五、十六两日庆贺元宵,与民同乐。如今陕西流寇已在二百里外驻扎,若给他们乘机而入,祸患不小。不如今年暂歇放灯,紧闭城门,严防贼人混入城中闹事。”
颜容暄刚刚添了一个儿子,定好在府中张灯宴庆,四处早撒了请帖,不甘心更改,急忙劝阻道:“大人不必多虑。那些不过流寇四处掳掠,攻打的都是少人把守的小城,怎可与中都皇城相比?小心盘查往来入城之人,到晚上紧闭城门,再不放一人进来,多派兵丁沿街巡逻,谅那些草寇还能飞进来,惊扰居民?往年元月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通宵不禁,已是成例。若今年因了几个流寇出榜禁灯,岂不是示敌以弱,给人耻笑?百姓们早已备好灯火,再行禁止,势必会心生怨恨,口出污言,恐怕有损大人清誉。若传将出去,给抚台大人知晓,大人如何开脱?眼看就要三年考绩,大人的前程要紧,切不可给此事误了。”
吴振缨听了这一席话,思忖半晌,点头道:“若非贵府提醒,险些铸成大错。不过那些流寇还需防范,就将五日之期减为三日,左右兼顾。”
凤阳不单是安徽,也是江南少有的名城大郡,作为中都已二百余年,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太庙,大社坛,圜丘,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百万仓,观象台,公侯第宅,军士营房,城隍庙,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会同馆,中都国子学,鼓楼,钟楼等应有尽有。元宵灯火仅次于留都南京,也是驰名江南。十四日晌午才过,全城二十八街九十四坊,张灯结彩,家家门前都已扎起灯栅,挂出各式灯笼。大户人家在院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骨董玩器之物。中都留守司在皇城午门南外金水桥边搭起两座鳌山,上面各盘红黄两条蟠龙,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洪武街、玄武街更是挂满了不计其数的各色花灯,争奇斗艳。到了次日上灯时分,最是热闹。男女老少纷纷出门簇拥看灯,耍龙灯、玩花车、跑旱船、打花棍、踩高跷……一队队地往返,踩街闹元宵,笙歌盈耳,人声鼎沸。
初更时分,李过带着几个亲兵混在人群中,在街上闲走,不时见三五成群的乞丐,胡乱穿着羊皮破衣,手拄木杖,托个破碗,腌腌臜臜地四下求乞,知道多是改扮的亲兵,走到切近时,低声嘱咐城中巡查得紧,小心被人看破。正在观灯看烟火消遣,不觉走到城隍庙前,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正要折身退走,有人连声喝道躲开躲开,就见一队男女载歌载舞,迤逦而来。前面数人头戴盔冠,身着彩服,足系铜铃,手执毛帚,步行探路。这些报探后面,跟着歌舞百戏,彩旗飘摇,繁弦急管,吹、打、弹、唱、蹦、跳、扭、舞,无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听得一阵喝彩之声,只见一个上身穿紧瘦彩衣,下着彩裤,腰系石榴彩裙的青春女子,额前戴头勒、脑后梳独辫,头扎红绸花球,腰间挎一只小鼓,双手持一对鼓槌,便敲边唱那首《盼情郎》:
“描金花鼓两头圆,挣得铜钱也可怜。五间瓦屋三间草,愿与情人守到老。青草枯时郎不归,枯草青时妾心悲。唱花鼓,当哭泣,妾貌不如郎在日。
凤阳鞋子踏青落,低首人前唱艳歌。妾唱艳歌郎起舞,百药哪有相思苦。郎住前溪妾隔河,少不风流奈老何!唱花鼓,走他乡,天涯踏遍访情郎。
白云千里过长江,花鼓三通出凤阳……唱花鼓,渡黄河,泪花却比浪花多……”一副欲哭无泪、无人倾诉的模样,悲悲切切,惹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