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开视频、音频资料进行分析。
现在迈克尔就是在向布鲁克林汇报分析结果。
他几乎搜集了网络上能找到的所有的达里尔·吉尔迪露面的公开资料,在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后,迈克尔现在满脑子都是达里尔·吉尔迪那颗地中海光头。
好在结果是好的,这些视频、音频资料大多都支持他得出的那个结论。
“达里尔·吉尔迪在公开讲话时几乎从未改变过他的演讲姿态。”
“他的头会微微扬起大约二十到三十度。如果是他主持的公开讲话,他会全程保持这种姿态。如果不是他主持的,他会在轮到他时先上台挥手打招呼,刚开始演讲时并不会仰头,至少要持续十七到二十句后,就会不自觉地仰起。
从近年来更清晰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跟他仰着头的演讲配套的是他耷拉着眼皮垂目往下看的姿势。”
“达里尔·吉尔迪的演讲稿相似度极高,从他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发表的演讲到今年年初在一处海军基地发表的演讲,从结构上来看,几乎一模一样。”
“他的演讲稿在用词方面非常有个人特色,偏好喜欢用‘must’这类确定词,我统计了一下能找到的演讲资料,有记载的资料中,他使用‘maybe’这类不确定词的次数大概只有六十七次。这是相对于他从小到大的全部演讲生涯的统计次数。”
“而‘must’出现的次数是上千次。”
“达里尔·吉尔迪的演讲稿非常擅长使用简单句式,乍看起来他的演讲稿几乎就是一大堆简单句的罗列堆砌,看起来好像小学生写出来的。可实际上简单句是能简单清晰明了传达意思的句式,简单句几乎不会引起歧义。而且简单句运用得当会让演讲变得非常有气势,极具煽动性。
世界上的着名演讲,其演讲稿在高潮部分大多都采用简单的句式结构。”
迈克尔主攻的方向是达里尔·吉尔迪的演讲稿的句式结构跟用词习惯。
‘must’只是其中例子之一。
至于句式,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习惯。
布鲁克林很喜欢在起诉书或判决书中使用复杂句式,尤其工作邮件里,他非常善于使用复杂的句式进行描述,往往一句话可能就会独立成为一段话。布鲁克林的邮件看上去三四行一个段落的,大多都只是一个句子。
复杂的句式表意更准确,更能精确地传递意思。复杂句式就像命题作文,它不仅给出题目,题材,甚至限制多少字分段,全文多少段,每段用多长时间……
复杂的句式表意精确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定的理解门槛。
布鲁克林敢用复杂句式,是因为他沟通的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程度,如果他的沟通对象是某些高中都没读完的大头兵,或者从小在街上贩d,就没去上过学的底层军官,他的复杂句式一定会让他们一脸懵。
复杂句式的难点就在于他的理解门槛。
这一点简单句式却做得很好。
跟简单句式相比,复杂句式就看起来有点儿磨磨唧唧了,显得不够大气。
达里尔·吉尔迪非常喜欢用简单句,这可能不是他的个人习惯,而是因为他的演讲面向的受众群体文化程度不高,因此不得不采用简单句。而长此以往,让他逐渐养成了这种习惯。
“达里尔·吉尔迪的演讲稿都是自己修改的。”
“自己修改的?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