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司法界对立面上去。
这是一张王牌,万能的王牌。
在司法系统面前,温士顿跟弗兰克会被碾压得渣滓都不剩。
这才是布鲁克林的目的。
大都会监狱的bl对布鲁克林而言是没有任何害处的,因此,他非常放心地纵容大都会监狱bl持续。
法院大罢工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通过影响与它相关的周边进而将影响力辐射到方方面面。
大都会监狱bl也是扩散影响力的一种途径。
布鲁克林当然记得大都会监狱李有个希瑟·格肯。可那又怎样?
他没想到的是,希瑟·格肯经过太长时间的压抑,已经扭曲成麻花了。
而温士顿跟弗兰克。
大都会监狱的bl他们俩是直接责任人,他们俩必须承担全部后果。
外界不会去考虑典狱长怎样怎样,值班狱警如何如何,外界只会盯着最大的官儿看。
温士顿跟弗兰克就是这种事件的顶头负责人。
在确认布鲁克林不肯帮忙后,温士顿跟弗兰克的‘互坑甩锅’就开始了。
这件事总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负责,向公众道歉的。一个就够,两个也不嫌多。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温士顿\/弗兰克去道歉呢?
这是他们俩当时的心声。
弗兰克枪击希瑟·格肯,是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因为在听完希瑟·格肯描述贝尔维尤刺杀案后,弗兰克意识到这位圆脸微胖的犯人不是在胡说,更不是在异想天开,他真的直到内情。
贝尔维尤刺杀案他说的都是真实发生的,那雪城惨案呢?
弗兰克不敢赌。
雪城惨案对弗兰克、温士顿跟布鲁克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弗兰克的根基就在nypd,而雪城惨案之所以闹这么大,就是因为受害人是nypd。
布鲁克林跟温士顿受怀疑,顶多是损失名声,对他们本人并不能造成实质性伤害。
弗兰克就不一样了。
他如果受怀疑,就是确确实实的损伤根基了。
如果让希瑟·格肯继续往下说,万一他吐露出点儿什么来,弗兰克将很难再在nypd立足。
失去nypd,他还有什么?
弗兰克对自己的价值与根本有清晰的定义。
贝尔维尤刺杀案时他不开枪,是因为那件事即便被说出来也顶多是怀疑。而死的人是检察官办公室的人,跟nypd有点儿关系,但实在不大。
联邦的各种行业体系中,基层人员的认知是很扭曲的。
他们不管上面的boss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还是割肉喂鹰堪比玛丽亚,只要受伤害的不是他们,只要boss对他们一如既往的好,在他们眼里,boss就是好人。
这个规律适用于联邦的各行各业,也包括nypd队伍。
只要弗兰克没被怀疑或确定伤害jc,弗兰克就还是他们的好局长。
弗兰克对贝尔维尤刺杀案的处理符合这个规则,雪城惨案的反应就更符合了。
他不可能让希瑟·格肯再多说一个单词的。
从希瑟·格肯嘴巴里说出弗兰克的名字开始,从他指控弗兰克参与雪城惨案开始,弗兰克就不可能让他再多说一个单词。
现在结束,只是一名囚犯的毫无边际的指控,没有任何证据。
所以弗兰克开枪了。
在这个地方戛然而止,不仅有效防止自己损伤根基,还能坑一把布鲁克林跟温士顿。
温士顿作为纽约州长,全纽约的大大小小事物都要他来负责。
自然,贝尔维尤刺杀案也在他的范围之内。
套用上面的规则。
受害人是检察官,检察官队伍就很可能因为怀疑而选择不再支持温士顿。
至于布鲁克林。
希瑟·格肯自己说的,他是受布鲁克林指使的,是布鲁克林的保镖将枪交给他的。
这可不是他弗兰克教犯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