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测,不可不慎!”
“陈少监年纪轻轻,骤登高位,或有奇思,然治国大事,岂能凭一腔热血,纸上谈兵?”
“沿海工程浩大,万一不成,动摇国本!”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矛头不仅指向了“滩晒法”本身,更隐隐指向了提出此法的陈安。
更深层次的,是那看不见的利益链条。
滩晒法一旦成功,意味着现有煮盐体系的彻底颠覆。
那些依靠煮盐获取暴利的盐商,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吏,他们的利益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才是他们如此激烈反对的根源所在。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与诘难,陈安的面色却异常平静。
他仿佛没有听到那些夹枪带棒的指责,只是再次躬身。
“回禀陛下,御史大夫与诸位大人的顾虑,臣己思量过。”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纸质文稿。
“此乃臣根据现有煮盐法之成本、效率,与滩晒法之预估数据所做的对比。”
内侍接过文稿,呈至嬴政面前。
嬴政接过那叠纸,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示意陈安继续。
“诸位大人提及祖宗之法,臣以为,祖宗之法亦是前人根据当时情境所创。”
陈安的声音不卑不亢。
“时代变迁,情势不同,为国为民,理当因时而变,岂能墨守成规?”
他顿了顿,看向那些脸色不善的官员。
“至于耗费民力、空耗国库之忧,臣并非提议立刻在所有沿海郡县大规模推行。”
“只需选取一处条件适宜之地,小范围进行试点。”
“投入无需巨大,所需人手亦可从少府调集部分,再辅以当地民力。”
“若试点成功,产量、成本之优势一目了然,自然可逐步推广。”
“若试点未成,损失亦在可控范围,绝不会动摇国本。”
陈安这样说不是担心会失败,这是后世验证过的法子怎么可能会出问题,他提出试点只是为了安一下他们的心而己。
嬴政听着陈安的陈述,目光在陈安和那些反对的官员之间来回逡巡。
他心中盘算。
陈安带来的土豆红薯,解决了粮食大患,功勋赫赫。
还有纸张便利了政令传达,提升了统治效率,价值连城。
而且他是来自两千年后之人,眼光和能力自然不用怀疑。
而盐税,是国家税赋的重中之重,一旦能大幅提升,大秦的财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降低盐价,更能收拢民心,让百姓感受到大秦统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风险?
陈安提出了试点,风险可控。
至于那些反对的声音……
嬴政看了一眼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员们,他们眼中的担忧与怒气,他看得分明。
他们反对的,是可能失去的利益,是可能被颠覆的旧秩序。
但朕要的,是大秦的强大,是万世的基业,是天下归心。
旧的利益,在新的时代面前,是可以被牺牲的。
“无需多言!”
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不容置疑。
大殿内瞬间落针可闻。
“滩晒法是否可行,一试便知!”
他锐利的目光落在陈安身上。
“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
“选取东海郡一地,即刻开始试行!”
“所需人手、物资,少府全力配合!”
“朕,等你的好消息!”
陈安心中一凛,感受到政哥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政哥,你就好好等着我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