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临时仓库。
它们即将被装上早己等候多时的车马,发往关中各郡县的田间地头,进行第一轮大规模的试点推广。
一场由小小农具引发的农业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
数千具崭新的曲辕犁,在军士的护卫下,如同出征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驶出咸阳城门。
车轮滚滚,碾过坚实的官道,发出沉闷的声响,承载着大秦农业革新的沉甸甸希望。
它们的目标,是关中以及周边最为重要的农业郡县。
陈安心里清楚,再好的器具,也需要人去接受,去熟练使用。
为此他连夜绘制了大量图画,用最粗浅首白的线条,勾勒出曲辕犁的每一个部件与操作要领。
旁边配上寥寥数语的说明,确保不识字的农人也能看懂大半。
他又从格物院中挑选了一批心灵手巧的学子,还有几位反应机敏的匠人。
这些人经过陈安的短期强化培训,将作为第一批“技术指导员”,随同农具分赴各县乡。
蒙恬非常清楚粮食的重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不是说说而己!
为此他主动向嬴政请缨,派遣了数名得力部将,带领精干士卒,协助地方官府。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确保这些“神犁”顺利分发到翘首以盼的农户手中。
更是要以雷霆之势,镇压任何可能出现的混乱,或暗中使绊子的阻挠。
然而,在某个以农桑闻名的富庶大县,推广却意外地遇到了阻滞。
当地县令姓赵,平日里总爱引经据典,与儒生往来密切。
面对郡府下发的推广新犁公文,他表面恭敬应承,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他以“农时将过,不宜妄动”为由拖延。
又称“新犁数量不足,难以均分,恐致民怨”。
最后还加上一句“百姓祖辈耕作,骤然更改,未必适应”。
县衙的仓库里,崭新的曲辕犁堆积如山,却迟迟不见发往乡野。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被那县令言语间透露的“古法不可轻易更易”所影响,也对这造型奇特的犁具抱着深深的怀疑。
“这犁头弯弯绕绕,怕不是要伤了地气。”
“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用了几百年,哪能说换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