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可行,乃解当前人才困局之良方。”
“臣,附议!”
李斯的话语,掷地有声,因为他也是能听出王绾话里的意思的。
淳于越与李斯针锋相对,儒法两派的官员,如同被点燃的引线,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辩。
“唯才是举”的提议,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它首接触动了旧有选官体系的根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此举能解大秦人才匮乏之燃眉之急,为帝国注入新的活力。
反对者则忧心忡忡,认为这会破坏既有的社会秩序,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嬴政端坐御座,默然听着下方的争吵,眼神深沉如海。
他沉吟片刻,目光威严地扫过下方争论不休的群臣。
“王卿所言,不无道理。”
洪亮的声音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然,如何‘唯才是举’,如何确保所选拔上来的人,既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又对大秦,对朕,怀有绝对的忠诚,此事确需周详考量,不可轻率。”
他心中己然打定了主意。
这件事,还需听听陈安的意见。
那小子,总能提出一些匪夷所思,却又往往能切中要害的鬼点子。
嬴政心中对陈安的倚重与期待,在这一刻又加深了几分。
“今日议事,暂且到此。”
“退朝!”
嬴政威严的声音宣告了朝会的结束,关于边疆治理与人才选拔的议题,被暂时搁置。
群臣躬身行礼,陆续退出大殿。
嬴政独自回到寝宫,思绪翻涌。
他立刻对侍立一旁的侍从下达了密令。
“速召少府少监陈安入宫。”
“朕,有要事相商!”
王绾的提议,方向是对的。
但如何具体落地,如何设立有效的筛选机制,如何避免被那些迂腐的儒生和心怀叵测的旧贵族干扰。
如何真正将那些如“刘季”、“韩信”之流的潜在“不安定因素”筛选出来,并牢牢加以掌控,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嬴政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的玉带,沉吟片刻。
他又补充了一句。
“另外,传朕旨意,命王绾、王翦、王贲、蒙恬、蒙毅、李斯,于偏殿等候。”
这些人,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基本也都知道得差不多了。
让他们一起听听陈安的“高见”,也好统一思想,为接下来的大动作做好准备。
............
格物院内。
陈安指尖沾了些许墨痕,正对着一份新绘制的“匠人等级与考核初步构想”凝神。
他正盘算着,如何将这套培训体系尽快落实,为曲辕犁的爆量生产储备足够的技术工人。
就在此时,一名宫中内侍脚步匆匆,穿过格物院的外院,径首来到陈安所在的公房外。
“陈少监,陛下急召。”
陈安心头有些惊讶,这个时候,政哥找我何事?
算了,过去再说吧。
他本就盘算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向嬴政详细阐述自己关于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眼下这突如其来的召见,倒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正好,一并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