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唐:如此江山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

这次双方的暗中较量,给李世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充分认识到,怀柔策略有时候比武力来得更加有力!前面说过,李世民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所以他很快就明白,要治好天下,一定得用“文”,用“德”。

其实感悟这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李世民能转变自己。成功往往会让人们迷信自己以往的经验,尤其是建立了李世民这样的不世功勋后。但李世民没有迷失自己,他及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修正,实在是了不起。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抱负,他的野心,他的胸怀是天下的,因此他的眼光决不是短浅的,行动也决不是愚蠢的。所以,李世民不仅是名将,更是合格的皇帝,合格的政治家。

当然,作为杰出皇帝的李世民,也并没有偏废“武”。实际上,在贞观期间,李世民继续指挥着千军万马,纵横沙场,安定边防,开疆拓土。武功之盛,相当惊人。只不过,李世民将文武两手运用调配得恰到好处,能够相得益彰,将战争的压力几乎都化解于无形。?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五、从《秦王破阵乐》到《七德舞》(2)

李世民可谓军事艺术家,总能“好钢用在刀刃上”。具体分析,则有三点:一、控制节奏,掌握主动。每隔四五年,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就不会过分耗费国力;二、抓住时机,速战速决。几乎每次战争都做到事半功倍;三、统筹全局,各个击破。充分利用外交、结盟等手段来配合战争。凡此种种,无不显示了李世民高超的军事天才。

把握机会,平定突厥

李世民军事上的辉煌总能说明他善于敏锐地捕捉机会,把握机会,平定突厥一战就是最好的范例。

李世民踏着血迹登上了皇位,同时也接过了一副沉重的担子。除了百废待兴的内政之外,他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草原之主——突厥。

说起来,李世民的第一次从军经历,就跟突厥有关。

长孙皇后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岳父长孙晟,恰好是个突厥专家。当初隋文帝正是因为用了长孙晟,所以没费多大事,就消除了突厥这个劲敌的威胁。/精*武\小,税-徃+ ~首?发-长孙晟可以说是经国之才。长孙晟去突厥本是因为送婚——替北周皇帝送一位“千金公主”给突厥可汗和亲。可能因为射术了得——长孙晟曾一箭射下双雕,令突厥可汗刮目相看,以至留他住了一年之久。哪料想,突厥留了一个致命的间谍——长孙晟乘游猎之机,详细侦察了突厥山川形势及部众强弱。后来长孙晟巧妙运用了各种策略,让突厥内部分裂,实力一落千丈。

不过突厥很快重振雄风,再度成为大漠主人。尤其是隋末的时候,中原群雄逐鹿,各方势力都争先结交突厥,以求得强援,而突厥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上了牵制中原诸雄的招数。比如开始突厥支持李渊起兵,待到李渊免除后顾之忧,顺利攻占长安,建立起唐朝之后,突厥便支持刘武周等人再来攻击唐朝。

只可惜,唐朝有个李世民,突厥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唐朝迅速削平群雄,一下子就完成了统一局面。于是,唐朝就直接和突厥面对面了。也就在唐朝内部统一战争基本结束的时候,突厥的进攻突然猛烈起来,从武德七年(624)开始,几乎是每个月都有突厥入侵的记载。作为游牧部族的突厥,他们已习惯于劫掠农耕地区,这几乎就和打猎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劫掠的利润更大更丰富。

这两大强手的直接交锋在所难免,决战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时间会来得这么快。李世民刚上台四年,就一举把超强的*厥给彻底灭了。

其实这天的到来,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太意外。因为这是他时刻在期待着、盼望着的结果。他的动力来自——雪耻!

这个耻辱,首先是来自他的父亲李渊。李渊在起兵之初,为了获得突厥支持,曾经称臣。突厥使臣甚至登坐皇帝御榻,嚣张跋扈,令李世民痛恨之极。

耻辱更有李世民自己的。李世民刚刚继位,颉利可汗就想来个下马威,长驱直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