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剧中主要角色三:一位妓女,一位才子,一位奸佞。_卡?卡^晓*说·罔. ~吾,错¢内~容¢他们之间,通过一柄折扇串接起来。妓女恋慕才子,才子以扇定情,奸佞从中破坏,妓女因此血溅折扇——所谓“桃花”,便是溅于扇面的血迹,按照作者的原话:“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2]。

这自是一段古典凄美的爱情,如将其视为“才子佳人”故事,予以体会、感喟和唏嘘,颇为自然。然而,作者却给我们打预防针。他说,只看表面的话,《桃花扇》要么是“事之鄙焉者”,要么是“事之细焉者”,要么是“事之轻焉者”,乃至是“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3]这绝非他写作的目的。写这作品,在他是一个已揣了几十年的梦想:“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是极郑重的。他回顾,自己还在少年时,族中一位长辈因曾亲身经历,“得弘光遗事甚悉”,“数数为予言之”,特别是“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这一情节,对他触动甚深;多年萦绕,终于酿成一个构思——以“南朝兴亡”,“系之桃花扇底”。¢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4]所以,在类乎序言的《桃花扇小引》里,他特别点明该剧主旨是: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5]

用我们今天话说,虽然题材和情节似乎是吟风弄月,《桃花扇》的真实主题却并非爱情,而在政治。这极为有趣。如果我所记不错,在政治中挖掘性的元素和影响,或者说从性的角度解读政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文化批评时髦起来的视点。而孔尚任写《桃花扇》,竟似在十七世纪末已得此意。这样讲,是否夸张,抑或有所“拔高”,读过《桃花扇》的人不难鉴识。剧中,李香君这一元素,实际起到一种隐喻的作用,来代表人心向背、是非取舍和政治褒贬。+k\k^x′s?w~.-o/r?g\作者让政治立场去决定一位美人的情意所归——政治“正确”者,得她芳心倾许;而政治上的丑类,辄令她性趣荡然。

尤应指出,这位美人,除容貌、颜色上被赋予种种的美妙,从而对于男性普遍地构成梦中情人般的吸引,还特有一个“妓女”的身份。这使她的含义格外具体、固定和突出,而根本区别于“普通”女子。换言之,从身体到社会角色,无论“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她都是一个明确、强烈而纯粹的性的符号。在她身上,那种性之于政治的隐喻意味,不单单是毋庸置疑,简直也就是唯一的意味。

不妨看看剧中有怎样的体现。第二十四出“骂宴”,当着几位奸佞,迷人樱唇吐出了如许的娇音: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6]

侯方域绘像。

侯方域,即侯朝宗,明末“四公子”之一。河南归德人。崇祯间应试南京,流寓于此,与秦淮名妓李香相恋,参加复社活动,忤阮大铖。弘光时,阮得势欲逮之入狱,走脱,投史可法幕。

电影《桃花扇》。

《桃花扇》,孔尚任作,演述崇、弘之间南京的政治斗争。这斗争,在明朝已延续四十年之久。此二者间的消长,关乎江山社稷兴亡。在孔尚任看来,南渡之后阉党得势,是弘光政权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标志。

在第二十一出,马士英得知其党田仰的聘礼为香君所拒,气急败坏:了不得,了不得!一位新任漕抚,拏银三百,买不去一个妓女。岂有此理!难道是珍珠一斛,偏不能换蛾眉。[7]

而阮大铖的几句唱,切齿之余,则酸溜溜地散发了醋意: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心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8]

权力、金钱与性之间向来的对等,突然消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