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75章完结

第75章完结

粗粗知道一点具体情形: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盬:止息,停歇),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10]

诗以诸侯领主治下某小吏口吻写成,他终年忙碌、筋疲力尽,以应“王事”,而感叹着“王事靡盬”。头一句所提到的枸杞,便是王室贡赋的内容之一。他还抱怨,虽然“莫非王臣”,但“大夫”(高级官员)却置身事外,“燕燕居息”、“息偃在床”、“不知叫号”,贡赋压力都在“我”这种小吏身上。既然小吏都为此“尽瘁事国”、“惨惨劬劳”,则从事实际生产的劳动者,负担更可想而知;对于他们,作者以“叫号”(呼叫号哭)给予形容。

“赋而不税”的情形,是随王权的兴衰而改变的。孔子于《春秋》宣公十五年(前594)记道:“初税亩。”[11]不多不少,只有这三个字,然而,“微言大义”。这三个字,标志中国历史一大变故,千百年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税”字,就此立足。

左丘明替孔子这貌似不动声色的三个字,作了是非明确的“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12]

有关这句话,我们援引一下胡适的看法。他说:“藉字训借,借民力耕田,公家分其所收,故叫做藉。”又说:“藉即是赋”。[13]也就是说,左丘明指出,初税亩是不讲“礼”、违反古制的,自古民力所出只有十取其一的赋,如今却超出于此再收一份,这是与民争财、夺财于民。他的用心极好,不过初税亩的提出,却并不只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其背后,是私田的大量出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