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宜兴卢象晋为不薙发,不惜装疯,还是被识破,“捕置狱中”。[117]名臣徐汧闻知薙发令下,“誓不屈辱,曰:‘以此不屈膝、不被发之身,见先帝于地下。’遂自沉于虎邱后溪死。”[118]复社领袖杨廷枢,“清至不剃发。丁亥四月,时隐山中被执,大骂不屈。”[119]然后被杀……
清初薙发告示。
清武职设有“西路副大将军”,品秩从一品。此告示之“西辅大将军”或即此(辅犹副)。从用语看文化水平不高,当系下级军官所书。
连环画《阎应元抗清》,张鹿山绘。
江阴、嘉定起义,纯因满清强制推行薙发令。就两个事件本身而言,我们明确给出结论:没有薙发令,则没有起义。前面说过,薙发令下达前,政权已经移交,民众虽不满,却并未拒绝新统治者——尤其是,并不曾出现将抛却性命以示抗争的苗头。薙发令一下,这才民怨沸腾,而至生不如死、忍无可忍。
我们且借江阴起事经过,还原一下过程:在交出地方图册后,民众普遍认为历史一页就此翻过——
闰六月朔(每月初一称朔),方(亨)行香,诸生耆老等从至文庙。众问曰:“今江阴已顺,想无事矣。”方曰:“止有薙发耳,前所差四兵为押薙发故也。”众曰:“发何可薙耶?”方曰:“此清律,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