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活跃、强劲崛起。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谈桐城情况时,先卖了个关子,按下未表,至此则不言自明:以其方圆百里的弹丸之地,而持续百年、源源不断产生名臣硕学,居然成为天下文薮;这不止是简单的人文荟萃,更表现了一种社会脉络。一个地方,有此脉络或无此脉络,相差岂能以道里计。故而,明清鼎革之际,南北判然有别的情形,既揭示了两边文化传统在各自历史情境下的走向,也是不同社会状态、发展趋势的一种鲜明对比。认识到这两点,恐怕比仅仅从中谈论民心向背、民族气节一类话题,更切中于当时历史的紧要。
* * *
[1] 萧善因选注《元散曲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48页。
[2] 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中华书局,1976,第4092页。
[3] 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中华书局,1976,第4092页。
[4]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74,第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