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极为强大。比如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而六镇将领不是拓跋族的宗王,就是鲜卑八族的王公,而担任戍防的士兵主要都是鲜卑人,也有一些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属于“国之肺腑”。
当时到那里当兵,属于肥差,升官的机会很大,大家都削尖脑袋往北边跑(这跟我们现在支援西部地区一样,到那里转一圈,便算是镀了一层金回来,往后升学、提干都得优先考虑)。除了鲜卑族的士兵外,高车族由于受到柔然压迫,先后有数十万人内附,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由于那里基本没什么汉人,大家都讲胡语,穿胡族衣服,过着野性十足的日子。
但由于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着重经营中原,而北魏的头号敌人由柔然变成了南朝。如此一来,北边六镇已经完全失去了拱卫首都的作用,于是那里将士的地位也开始日益低下。原先留在六镇的将士这时只能后悔地要命,原以为呆在北边当兵,算是捧了一只铁饭碗,没想到这一“改革开放”,铁饭碗的饭都馊了。现在连升官的机会都没了,还到处受白眼;而原先同族兄弟跟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此时早已飞黄腾达。这种落差谁受得了:全是同个祖宗生的,我们在边防出生入死,只能混个下级军官;你们在洛阳城里吃香喝辣,却全都是朝廷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