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陈庆之的高潮部分,好不容易陈庆之与尔朱荣要决战了
----------
哥们慢慢看,反正我写得慢.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07-11-6 21:16:16
历史重在叙事,在叙事中阐述人物个性特点。/x~t,i¨a~n\l*a`i/.`c/o,m·我认为楼主目前的写作特点很好。先写事迹,再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添加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令人心悦诚服,又回味良久。呵呵,当然,一家之言,权做参考
--------------
夸奖得很好,我接受了。
作者:浪子拾舟 回复日期:2007-11-5 10:42:27
上面一位筒子说的好啊,等赵王兄出书了,我先预定五本签名的啊~~
---------------------
浪子兄起码得送一本的,怎么还能让你破费呢。不过,什么时候出,那就真的太遥遥无期了。
作者:五羖羊皮 回复日期:2007-11-3 23:39:39
小时候看过一段有关张宾辅佐石虎之事迹,印象颇深。`l~u¢o′q¨z,w_..c+o/m~。石虎从一介草民到最后称帝还是颇为传奇的。。。。呵呵。
赵王写的实是精彩。希望赵王在此之后可以写写后后三国---宋、辽、西夏最后到蒙古……蒙古的速不台至今写的人太少,我一直视他为神人。呵呵。
------------------
这后后三国跨度太大了,我根本把握不住,这辈子无望了。老兄自己倒是可以努力的。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14
高欢的劲敌
那位年轻人碰到侯景这样的老江湖,竟丝毫不胆怯,道:“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卿何为者?” 话不多,但却极其咄咄逼人!
侯景竟然大惊失色,回答地非常毕恭毕敬:“我犹箭耳,随人所射,安能自裁!”言毕,遂打道回府。?齐~盛+暁′税?惘· ¢罪~辛′彰′节*庚?欣\哙?
这种场景肯定经过了后人的添油加醋了(《周书》的作者总是喜欢在文字里头对自己的传主歌功颂德),英雄人物出场时总得渲染一下高大威猛的形象,而可怜的侯景便被安排了这种灰溜溜的角色。其实侯景是何等人物——山崩于前且面不改色的枭雄,竟会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吓得这么哆哆嗦嗦,自我贬低?
真假已经不可重现了,可结果倒是确凿无疑:侯景两手空空地回去了。这位年轻人便是宇文泰,贺拔岳的左膀右臂。他也出自武川,与贺拔岳一家有着出生入死的感情。
替贺拔岳出主意袭取关中的是他,主动前去窥探高欢的是他,前往洛阳在元修那里穿针引线的是他,建议贺拔岳屯兵平凉、收编众军的也是他。贺拔岳在关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举措都来自他的建议。贺拔岳对他一向言听计从,一直将其当作自己的股肱之将。可当时的夏州尚缺一位刺史,而夏州地处边境要害之所,急需一位重要将领镇守。众人一致举荐宇文泰,贺拔岳很犹豫:“宇文左丞,吾左右手,何可废也。”可他沉吟许久,最后还是起用宇文泰出任夏州。
就这样,贺拔岳远离了他的左膀右臂,可他在出征曹泥前还是专门遣赵贵询问宇文泰的建议。宇文泰建议他先解决心腹之患——侯莫陈悦。
宇文泰几乎所有的建议,贺拔岳都认真听取了,结果次次战果辉煌,但这倒没什么稀奇。可唯独这一次没听,结果他便命丧黄泉。这便是宇文泰当时在关中的作用。
高欢之所以派侯景前往收编这支队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入敌境,需要过人的胆量;收编仇敌,更需要过人的智慧。而胆识俱全的绝佳人选非侯景莫属,可侯景碰到宇文泰便半途而归了。有时候,我们得相信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条定律:一物降一物。侯景对宇文泰的确无计可施,虽然那是十几年后的事了:那时手握河南之地的侯景在挑选新东家的时候,有两个选择:南朝的梁武帝和关中的宇文泰。可侯景虽能玩弄梁武帝于鼓掌之中,但在宇文泰这里却亏得血本无归。
宇文泰这匹黑马,准确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