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还是有一个人心动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位——萧衍。?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若齐、宋一平,徐事燕、赵”的话打动了他,天下一统的机会就摆在面前,怎能让它擦肩而过? 真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但面对群臣的一致反对,他只得意味深长说了 “机会难得”四个字。但无人领会他的微言大义。
萧衍下朝后,对侯景之事思虑再三,心里既割舍不下这块肥肉,又害怕战端一起,举国深陷泥塘,难以自拔。面对他的自言自语,权臣朱异嗅出了他的心思,立即建言:“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天诱其衷,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容纳),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朱异,我们先得记住这个名字。他虽是梁武帝的红人,最大的权臣,可这家伙好像天生是为侯景生的,每一次愚蠢的举动总是给侯景带来惊喜。除了朱异的恭维,让萧衍下定决心的还源自他自己的一个梦。两个月前,他做了个梦,梦见中原一带有敌境官员献地来降,当时还为这梦举朝欢庆了一番。今天,梦想成真了,侯景果然来了,而且更神奇的是:侯景决定投奔梁朝的那天,刚好是梁武帝做梦的日子吻合。
一切都是天意,天意当然不能违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接纳侯景,出兵东魏!
当年元颢孤身一人来奔,萧衍都派兵护送,结果还占了洛阳;如今的侯景可是拿着千里土地、数万军队来的,局面要好的多。¨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而且,北魏已一分为二,实力大大削弱,北伐更应胜券在握。然而,萧衍错了,时过境迁,南北实力的变化已超出了他的估计。在这十几年的光阴中,南朝人在繁华中变得更加堕落、糜烂,而他们的敌人——当年不堪一击的北朝鲜卑族,却在战争的狼烟中变得更加凶猛、彪悍。当南朝人变得更像羊的时候,他们又重新变回了狼。白袍军能取得昙花一现的战绩,全是因为有陈庆之这样的军事天才;可如今,梁朝举国上下还能找到一个能带兵打仗的良将吗?没有,一个也没有。
对梁武帝而言,这次北伐的确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还是把机会浪费地好。因为在战事上,对于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而言,机会往往也是最大的灾难。而显而易见,萧衍没有这种能力。这回,我们得交代一下萧衍的年龄,八十三,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
这样的高龄,能活着在宫廷里伺候花花草草,已让人心惊胆战他的身体了。而如今却还要开疆拓土,决胜千里之外,过于勉强了。 人老之时,戒之在得,对于此理,通晓儒家经典的萧衍肯定烂熟于胸。但他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时,却已深陷四面楚歌的绝境了——一切都悔之已晚。/l!k′y^u/e·d`u¨.^c~o?m+在做了如此可怕的一个决定之后,梁武帝并没有忙着细细筹划,而是再次去了同泰寺舍身,把自己卖出了天价——与十年前陈庆之北伐时如出一辙。
下决心开仗,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下决心打仗后,又忙着替寺院筹钱。军国大事在这个垂暮之年的老头里已如同儿戏,这也意味着南方的四十年繁华即将和这老头一同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者:腓力二世 回复日期:2008-5-8 21:19:28
好几天没人顶了,俺顶一次吧~~~~~~~
希望在2010年之前看到完整版。
——————————————————
看老兄这头衔,应该比我大。不过,还是你儿子厉害啊,横扫亚非拉。
握手,希望决胜2008。
作者:seele507 回复日期:2008-5-8 17:43:17
终于更新了啊,问候小世子
———————————————&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