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半世繁华一朝尽
侯景的举动,很让人想起陈庆之的北伐,两人都是人生地不熟,皆为博命的活。_比!奇*中?雯^枉* _耕?新·蕞?哙/
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所向无前,一鼓作气攻下了洛阳城,创造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军事奇迹。而侯景曾被陈庆之打得丢盔弃甲,他还能复制这位白袍将军的辉煌吗?
从对手和处境来看,侯景要艰难得多。
当时的北魏王朝,在各地的叛乱中已风雨飘摇、不堪一击;可如今的梁王朝却繁华依旧,其统治稳如磐石,丝毫没有病入膏肓的迹象。
两人的手中筹码也不尽相同,陈庆之手中虽只有七千,却都是生死相依的弟兄;而侯景却仅以八百起家,其余七千人只是刚刚降附的乌合之众而已。
而更大的差别在于,一旦陈庆之败了,他还有退路,梁朝是他巨大的后援;而侯景要是输了,结局只能用这六个字形容——死无葬身之地。
但有一点优势是侯景独有的。
陈庆之的北伐看似是南方汉人王朝去解救北方汉人,可是并没得到北方汉人的响应(在他们眼里,汉化已久的北魏王朝已是王朝正统),纯粹属于一场侵略战争。?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而侯景的反叛,不是外来的侵略,更接近于梁朝内部被压迫阶层的挣扎,算是那些被侮辱压迫的民众的揭竿而起。别看侯景是造反,又是北来之客,却非常受民众欢迎——用“箪食壶浆”形容也不为过。这缘由何在?因为看似繁花似锦的梁王朝,早已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民怨沸腾!人人翘首以盼,等待义士揭竿而起了。
而侯景误打误撞,成了他们日思夜想的英雄。
陈庆之北伐时,全军上下七千人皆是白衣胜雪,北魏军队对白袍军闻风丧胆。当时洛阳童谣四起:千军万马避白袍。
而无独有偶,建康城的小孩子更是未卜先知,早唱起了这样的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
这童谣让侯景很心动,非常用心地装扮了自己军队的形象:全军上下皆穿青袍。他自己更是费心:白马一匹,青丝为辔,很惹人注目,打扮得与童谣中的形象一模一样——虽然他上身长,下身短,身高不满七尺,又是颧骨突起,凸头谢顶,天生一副贼眉鼠眼的模样。~g,g.d!b`o`o`k\.¢n*e_t^
除了外在形象,侯景还苦练内功。起军之初,他御军严整,对百姓秋毫不犯,一举一动完全是人民军队的形象。而各地百姓对以朱异为首的贪官污吏早已恨之入骨,所以侯景诛君侧的口号也很容易蛊惑人心,得到百姓的四处响应。
侯景虽然反了,可梁朝的军队还在集结之中,一个多月以来竟没人找他的麻烦。趁着这空当,侯景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他耍了个坏心眼,明明是东去的,结果却声扬南下攻打合州(合肥)——骗过了离他最近的强大对手萧范。
谯州是侯景的第一站。谯州刺史是梁武帝的侄子萧泰,这一无是处的家伙暴虐无比,把当地的穷人、富人全得罪光了。侯景一来,结果无人恋战,守城军官也监守自盗,开了城门投降。这一战顺风顺水地让侯景都难以置信。
历阳(安徽和县)是第二站,历阳太守是庄铁。庄铁先是奋勇抗击,发动半夜偷袭时,连弟弟庄均都为国捐躯了。一看局势不妙,庄铁之母怕再失一子,竟然劝儿子投降——史书里的妇女一般都是烈女的形象,像《三国演义》里徐庶之母一样,为大义上吊献身 ——庄母这种妇女的确太少见了。
庄铁从了。而侯景对庄母也是尊敬有加,这举动让庄铁感动万分,心甘情愿成为侯景的鹰犬。
历阳已是长江北岸,江对岸的采石(安徽马鞍山)已近在咫尺;而采石一下,建康城便危在旦夕。南北朝对立以来,能率领北方军队杀到长江边的只有一人:太武帝拓跋焘。他可是赫赫战功,攻城灭国无数,最终一统北方大地的一代雄君。
这时的侯景应是一片狂喜:我竟不费吹灰之力,也杀到了长江边!萧老头,我来了!在北方被高氏父子压制,在南方我一定要创造出奇迹来。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98
水深火热&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