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都,本就是个容易骄傲的主,可今天他不再是飘飘然,而是直接飞起来了。,q?i~s`h-e+n′p,a¢c!k^.-c¨o.m?
说实话,陈蒨待他不薄:他的家人被加官晋爵,凡是光宗耀祖的荣誉他都占了。可侯安都还是不满足,他贪恋更大的排场。他随意吃个饭,写首诗,射个箭,底下的宾客便动至千人——比非法集会厉害多了。他手下那批兵油子也到处惹事,恶行不断,侯安都也明目张胆地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地方官员无可奈何。
陈蒨皱了皱眉头,可还到不了下手的地步:历代功臣飞扬跋扈很正常的。
两人一块喝酒聊天。侯安都一喝高,又得意起来了,突然问陈蒨:如今比起以前当临川王时,感觉如何啊?
陈蒨当然默不作声——得位不正,正烦着呢。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可侯安都还是喋喋不休,像怨妇似的:你说说看嘛,说说嘛。
万般无奈下,陈倩只得实话实说:此虽天命,也赖明公之力!
可谁都知道天命是虚的,侯安都出力才是实打实的。·y_u+e\d!u`y.e..+c?o.m/侯安都本只是想邀功自夸而已,而这却挫伤了皇帝的尊严。这让陈蒨觉得很丢脸:自己的皇位竟然是靠别人施舍得到的。他有一种强烈的耻辱感:侯安都明摆着是来羞辱自己的。
皇帝的尊严,和他的女人一样,都是不能碰的。
而侯安都继续我行我素。
陈蒨常收到侯安都的奏章,可这奏章写得如同儿戏。倒不是侯安都字迹潦草,文句狗屁不通,而是这正文后头,常常还有一大堆附录,喋喋不休;而信封上也有数次开启的痕迹。
次数一多,陈蒨便明白了,这侯安都写奏章是想一出就写一出。封好后,一看落了某事,便又添加上去了。
这给天子的奏章竟然写得比家信还随意,侯安都果然把皇帝当兄弟了。可陈蒨可不这么认为。
陈蒨非常头疼,可还是忍了。
可接下来的事却让陈蒨绝对不能容忍了。
侯安都得寸进尺,竟然来借陈蒨的御座、御堂,用来宴请宾客。′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陈蒨没驳他的面子,又应承了。侯安都坐在御座上,旁边妻妾成群,在御堂里欣然接受群臣的恭维。
陈蒨心里肯定发颤:这回御座都借了,下次是不是要借御床了?是不是要借朕的女人和江山了?!
侯安都所做的一切都表示着:你这皇帝是我推举的,现在咱们就是哥们。
但问题在于,侯安都虽然伤了皇帝的心,他自己却一无所知。更可怕的是,他只是想炫耀而已,却没有夺位的野心,对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
陈蒨暗中动手了。他手段很高明,轻而易举瓦解了侯安都的势力——侯安都没想着造反,自然没有多大提防。最后的结果是:侯安都被赐死,不过家人得到宽待。从此处看出,陈倩算是厚道人。
陈倩当了八年皇帝,也崩了,史称陈文帝。他当皇帝的时候,北周刚刚成立,执政的是宇文护;而北齐是掌控在高湛兄弟的手中。这几人都默默无闻,功过、个性都不是特别突出,算是过渡角色。三家谁都灭不了谁,算是和平共处。
他的儿子陈伯宗继位,结果柔弱不堪大任。和北齐高家叔侄的内乱几乎如出一辙,陈伯宗也被自己的叔叔陈顼夺了位,史称陈废帝。
继位的陈宣帝,别的地方都不太突出;唯有一处,让后世的帝王望尘莫及:生育。他的年号只有一个——“太建”,可这个近似诙谐的年号并没有阻拦他生儿育女的强有力步伐。他家的王子多得数不清——四十二个儿子,算是替香火不旺的老陈家大大地争了口气。
这四十二个儿子里,里头有一个名字,我们非常熟:陈叔宝。
经陈霸先叔侄三人努力,南方政权总算艰难地坚守了下来。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93
及时行乐——无愁天子的幸福生活
陈朝总算站稳脚跟,和北周、北齐延续着三国鼎立的局面。
到底谁,可以完成这三国一统的重任呢?
头号种子,本应是建康政权,可经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