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东一带又特别崎岖不平,宇文邕在漆黑的夜里四处寻觅回营的道路——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惊慌的时刻。/躌+4?墈?书¢ _追*最.新-璋¨結.幸亏新降的齐兵熟悉道路,又特别地卖力,总算逃得一命。
正是宇文邕的急于求成才险些造成全军的崩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人都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帅不能当将使,而宇文邕几乎把自己当成士兵来用了。经此九死一生后,宇文邕终于累倒了,他胆气全失——如同他父亲当年兵败后要枕在别人腿上才能安心一样。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6 已报周师入晋阳——东西合璧
由于部队四散,手下的多数将领也很是惶恐,皆认为走为上策,应先回关中休整为宜。
这下惹得另一位将领宇文忻急忙怒喝:“破城士兵由于轻敌,才微有损伤,何足顾虑?今日,破竹之势已成,怎能放弃而去?!”
的确,这是千载难逢的破城良机。.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放弃的可不只是晋阳城,而是统一东西的大业。
而宇文宪和上柱国王谊说得更为悲观:一旦撤军,别说卷土重来了,估计连关中都回不去,路上就会被跟随来的齐军完全歼灭。
前面虽是刀山火海,可后面也是万丈深渊。只能进,不许退。进还有希望,退只有死路一条。
最具说服力的理由,并不是来自这群勋贵口中,而是那位刚加入周军阵营的北齐降将——段畅。段畅是东门守将,他对城内的底细一清二楚。他知道高延宗只是在死撑而已,稍微再费点力气,破城便是板上钉钉之事。如果不是对双方的实力判断得如此清楚,他当初何苦冒险要投敌呢?作为降将,他一定要立功,才能取得新主子的信任。他竭力劝诫宇文邕要顶住。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清醒的人口中。这几个人清醒,很正常;让此刻的宇文邕清醒,让他跟平时一样豪气冲天,所向无前,的确有点为难。+3+5_k+a.n¨s+h+u-.′c′o!m¢他刚经历过九死一生,又是饥肠辘辘的,让他立马再去冲锋陷阵,这得需要太多勇气。
“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宇文忻刺激宇文邕的话依然响在他耳边。他战胜了怯懦,他停驻了战马:决不能当那个灰溜溜逃去的失败者。
鸣角收兵,明日再战!
一听闻皇帝安然无恙,四散的周军又迅速聚拢,很快又恢复了以前的阵势。 第二日,更为猛烈的进攻开始了,快得让城里的齐军猝不及防。
周军的目标还是东门,那座让宇文邕险些丧生的鬼门关。宇文邕是那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典型。
段畅所言不虚,城内的防守果然极为空虚,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东城门轻而易举地又被攻破了。很奇怪,今天齐军不但防守的人数少,而且都是睡眼朦胧的,两腿发软的,像是被人下了药,几乎一碰就倒。
昨日还英勇善战的齐军,一夜之间,怎会堕落得如此迅速?比我们的某些干部堕落得还快呢?
原来昨夜的那场胜利让他们欣喜若狂了。几乎所有人都涌到酒坊里狂饮去了,这场战争太压抑了,他们需要痛饮解愁。这一喝便过了头,全都东倒西歪,日照当头,他们依然躺着呼呼大睡。高延宗毫无对策。
当他们欢庆这场还未到来的胜利时,失败的厄运已经提前比胜利降临了。高延宗率军抵抗不住,跑到城北,逃脱不了被活捉的命运。宇文邕很是大度,下马紧握住高延宗的双手。昨天,宇文邕还差点命丧高延宗之手,而今天高延宗反成了宇文邕的俘虏。
面对宇文邕的过度示好,高延宗不卑不亢地回应:我这可是死人手,就不要脏了至尊的手。
宇文邕倒是很会安慰人:咱俩都是天子,本无怨恨,还不是为了拯救百姓打得头破血流的?别担心,无论如何,我不会伤害你的。
这种从帝王嘴中出来的话是不算数的,至少是不会一直算数的。
晋阳城破,北齐已近于亡国。身在邺城的高纬更加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从。任城王高孝珩建议:陛下,把你宫中的美女、财宝全都捐献出来,犒劳三军!
高纬一听,不理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