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260章完结

第260章完结

尉迟迥手下重兵不下十万,多是关中精锐,虽然父母妻儿俱在关中,可却心甘情愿为尉迟迥卖命。,6/1′k^s¨w′.`c\o′m,

而韦孝宽手下的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虽名义受他指挥,可都首鼠两端。对他们而言,实力强的一方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虽在韦孝宽的营中,可对尉迟迥送来的金银也照收不误。

由于沁水暴涨,韦孝宽和尉迟谆(尉迟迥的儿子)的部队隔水相持,等待进攻时机。韦孝宽给杨坚捎去密信,希望派人解决军心不齐的问题。这很难办,这三人也是猛将。在杨坚入主中枢之前,大家差不多平起平坐。如今,杨坚靠着挟持天子之威,众人才听命于他。

如果,杨坚逼得急了,这几人完全可以临阵倒戈;管得松了,打仗时又不肯出力,不利于士气。很是为难。

为了使军心不致涣散,在李德林的劝诫下,杨坚决定派一重臣前去监军。监军的作用便是盯着那几个三心二意的人,既给他们压力,不至于出工不出力;又要安抚,不至于临阵逃脱。

可谁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呢?

杨坚本要派自己的老朋友崔仲方前去监军,此人文武兼通。¨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可老崔一口推辞了——我父亲还在山东(沦陷区)呢,我去了不是把他放火上烤呢?

又找了刘昉,结果这家伙却有自知之明:我没打过仗,就免了吧。一口拒绝了。

又找了郑译。郑译说:我母亲年纪太大,我可是孝子,我得留家里照顾她。

疾风知劲草,关键时刻,这几个狐朋狗友全指望不上,杨坚很是忧愁。时间不长,来了一人——主动请缨的高颎。高颎本不是杨坚的备用人选,这回纯粹是他毛遂自荐。

与前三人拿那些小事推诿不同,高颎立即上路了。家中的老母亲也没有去辞别,只是派人告知了一声而已。

对杨坚而言,这场是生死之战;而对高颎而言,能不能扬名立万就靠这场战争了。事实证明,高颎的到来非常管用,营中三心二意的人没了。

由于高颎已在沁水上架桥,尉迟谆见已不能阻拦敌方大军北上,便心生一计——决定稍微后撤,打算等到韦孝宽半渡之时,发动突然袭击。-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可是韦孝宽的反应比他想象得还要快,在他后撤的同时,韦孝宽立即擂鼓,全军奋进,趁机渡河,没有给尉迟谆任何偷袭的机会。

大军正要继续前行的时候,高颎突然说:慢,等我办了这事再说。

他下令将沁水上刚搭建的桥烧掉,不留一点后路。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不给自己留后路,也是不为了给敌军留后路。果然,逼上绝路后,众军齐力奋战,尉迟谆大败而走。而尉迟迥布置的埋伏也被韦孝宽轻易扫除,关中大军直接杀到邺城底下。

决战终于来临。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22

邺城下的决战

邺城之下,尉迟迥有劲卒十三万。他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已派来三千骑兵前来救援,另有五万主力尚在途中。一旦合兵,后果不堪设想。

而尉迟迥虽然年近七十,却依然宝刀不老,穿甲临阵,横刀立马,异常英武。他自己专门统有一支近万人的亲信部队。这些全部头戴绿巾,身穿彩色战袍,在尽穿黑衣的周军部队里,显得格外惹眼,号称“黄龙兵”。

这场战争也是好玩,双方交战人数有十几万,而观众也多达数万人。邺城的民风果然淳朴,上回北齐亡国,没看到战争场面的热闹;这回,城内的百姓、士人全跑到前线来观赏战斗来了。

反正对邺城人士而言,都是关中人,狗咬狗,无所谓胜败的,有热闹可看便心满意足了。

孝宽当即发起进攻。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拼死力战。韦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形势愈加危急。

这时行军总管宇文忻却找到了破敌之策。宇文忻下令朝这群凑热闹的观众射箭——没想到运动员破坏规则,直接把球踢给观众席了。这些人手无寸铁,又无障碍护身。被一阵乱射后,人群立即狂奔,互相踩踏,闹声如雷,造成了整个大败亡的局面。

如此一来,宇文忻让士兵高喊:贼败矣!激励众军士气。一看到敌众后撤,周军又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