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16章完结

第16章完结

后来我家外院的五间南房租出去,新来的房客姓林,他家有个与我年龄相近的女孩儿,排行第六,我叫她六姐。?暁`税^宅\ ^更,欣.醉.筷,而我出生在阴历六月,那是个荷花盛开的日子,家里给我起的小名叫荷,她就叫我荷姐,从此我就有了玩伴儿。我家是旗人,有许多旧的旗人衣服、鞋子。旗人的鞋底很高,有花盆底和元宝底两种。一般来说,花盆底是年轻妇女穿的,元宝底是老年妇女穿的。但有时年轻妇女为了方便,在家也穿元宝底的鞋。在我家大衣柜的底层,存有这样一堆鞋子。六姐喜欢打扮,一天她跑来找我玩,就把这些鞋子翻出来,她穿一双,我穿一双,还弄了一个纸卷,做个像旗人梳的“两把头”。那些衣服很简单,没有什么装饰,六姐就拿个剪子,把我穿的一件短袄,剪了许多穗子,成了一条条的。晚上,妈妈看见了,把我大骂了一顿,说你们这玩儿的是什么游戏,怎么把衣服都剪了。

祖父管我们很严格。比如,有客人来了吃饭,小孩子是一律不许上桌子的。孩子们就在旁边摆一张小桌子吃,不许上大人的桌子。可是有一次有客人来吃饭,不知为什么把我弄上了大桌子,问我吃什么,我从小就不大计较,就说给我什么就吃什么。_l!o*v!e*y!u?e¨d?u.._n!e.t¨

小时候的故事还有许多。记得有一次,不知道为了什么,祖父说我错了,非让我认错,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是在祖父的权威面前我也不肯让步,就跟祖父说:我错在哪里,你给我讲讲理。我母亲看我不认错,就在屋里打我,逼我认错。我就是不认错,坚持要祖父讲理。祖父在窗外大发其火,说这么小的孩子坚持不肯认错,一定是打得不够。那意思是说我母亲没有真的打我,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可我依然不让步,母亲真的发狠打我,当然也是为了打给祖父看。小小的脸蛋,到了第二天都没有消肿。恰好,第二天外婆家来人,看到我的脸,就说我母亲,怎么可以把孩子打成这样。可见我小时候脾气真的是很犟。其实小时候的这两个故事,已经表现了我一生的性格,我对于吃什么穿什么那些物质的东西,是不大在意的;而对于是非道理这样的原则问题,就是要坚持,不肯让步。

祖父认为我性格太倔犟,就对我母亲说,这个女孩子太犟,不能让她到外面去读书,否则以后你就没有办法管她了。结果,我还没有到读书的年龄,祖父就去世了,他也管不了我了。但是,我终于还是没有到小学去读书,那是另有缘由。,零·点+看_书/ ¨首?发′

二、幼年读书

小时候,我跟父亲学习,当时叫认字号。我的父亲字写得很好,他用毛笔在一寸见方的黄表纸上把字写出来,如果有一个字可以读多音的破音字,父亲就用红色的朱笔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别在这个字的上下左右画上一个个小红圈。

例如:如果“数”字作为名词“数目”的意思来用时,应该读成去声,像“树”字的声音,就在字的右上角画一个小红圈;如果作为动词“计算”的意思来用时,应该读成上声,像“蜀”字的声音,就在字的左上角也画一个小红圈;另外这个字还可以作为副词“屡次”的意思来用,应该读成入声,像“朔”字的声音,就在字的右下角也画一个小红圈;这个字还可以作为形容词“繁密”的意思来用,应该读成另一个入声,像“促”字的声音,就在字的右下角再多画上一个小红圈。因为“促”这个音的读法与用法都不大常见,这时父亲就会把这种读法的出处也告诉我,说这是出于《孟子·梁惠王》篇,有“数罟不入洿池”的句子,“罟”是捕鱼的网,“数罟不入洿池”是说不要把眼孔细密的网放到深水的池中去捕鱼,以求保全幼鱼的繁殖,也就是劝梁惠王要行仁政的意思。

父亲叶廷元

当时我对这些深义虽然不大理解,但父亲教我认字号时那黄纸黑字朱圈的形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古人说“读书当从识字始”,父亲教我认字号时的严格教导,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在我开始学英语时,父亲又把这种破音字的多音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