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中,全诗是:
春魂渺渺归何处,万寂残红一笑中。此是少年梦呓语,天花缭乱许从容。
这首诗前半的梦中语,该是台先生最早的两句旧诗的作品,其中所表现的绵缈哀伤,正是他潜意识中所禀赋的诗人才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不过在显意识中,台先生在那段青年时期,他的精力所投注的则是以文学改造社会的短篇小说的创作。
1946年,为促进台湾战后文化的复归和重建,许寿裳先生邀请台静农先生赴台,先任台湾编译馆编纂,后执教台湾大学,任中文系系主任。台静农先生在任二十年间,奠定了台大中文系的学术传统,贡献卓著。《龙坡草》一卷,全部都是台先生迁台以后的作品。实际上台先生在迁台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写作旧诗。直到1975年以后,台先生写的旧诗,才逐渐多了起来。这一年台先生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为《种桃十年始花》,一首题为《念家山》,一首题为《忆北平故居》,而台先生将旧诗的诗稿“钞付文月女弟存之”,也正是在这时。这几首诗中真正引发台先生诗兴的,我以为是《种桃十年始花》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