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但是雕版花费工夫大,而且刻好一块木板,要改动一个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钱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毕昇,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小块,刻上字后放在窑里烧硬,成为一个个活字。用这种活字排版印刷,比雕版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这件新鲜事,十分感兴趣,就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还把毕昇的发明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后代的人读了他的书,才知道活字印刷术的来历。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从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酷爱史书。五司马光岁时就能熟练背诵《论语》、《孟子》等古文篇章,7岁时,听人讲解《左传》,就能理解它的基本思想,并且还能生动地讲给家里人听。除此之外,年少时,他就读了《史记》、《汉书》等史书,对于这些书籍,稍能了解文章大意,就手不释卷,甚至忘记饥渴寒暑。他热爱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幼至老,嗜之不厌”。仁宗宝元初年,也就是司马光刚满20岁那一年,他考中进士甲科,授奉礼郎。司马光的这些早年的经历对他以后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