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宋徽宗宋徽宗不仅爱玩,还很迷信。′如/文¢王¢ /蕪^错¢内¢容\在他统治期间,全国各地都在忙着搜集天神降临的征兆,今天是天神显灵坤宁殿,明天又是什么地方飞龙出现,要么在什么地方又看见了天书、地诰之类的东西,他都一封赏。他喜欢道教,自封为“道君皇帝”,也喜欢别人称呼他“道君”或“道君皇帝”,有时甚至亲率道士数百人,前呼后拥去祀天。赵佶不仅自己信仰道教,还要下令让他的子民全都信奉道教。他每年拨给道士们大量钱财,一个寺院的上千亩田地也可以免税。在他的带领下,宋朝道士人数空前增多,而这些道士领到国家的钱后,就到处招摇撞骗,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腐化着社会的肌体,侵蚀着宋朝这个国家的活力。
宋徽宗这个“贪玩”皇帝将宋朝变得乌烟瘴气:官吏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境更是毫不稳定,北宋政权摇摇欲坠。到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被金人俘虏,自此,统治中国167年的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墈¢书!君` _追!最+薪~彰_结`
宋徽宗寻妓徽宗赵佶风流好玩,实实在在是误了国家,败坏了江山。
宋徽宗与李后主的惊人相似宋徽宗赵佶的一生与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在政治上都重用奸邪,十分地腐朽昏溃;在生活上都是挥霍无度,穷奢极欲;在艺术上,又都是十分有才华的,有着很深的造诣和对书画诗词的独到见解;在宗教上,二者都好道;并且二人最终都作了敌国的俘虏。不过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后主不嗜女色,可是徽宗赵佶却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迷恋妓女赵佶是17岁正式大婚的。婚后,他不喜欢相貌平平的皇后,却宠爱太后的侍女郑氏和王氏以及出身寒微的刘贵妃等人。因为这些女人个个袅娜动人、姿色出众。有的是善解人意,温柔多情;有的是能说会道;还有的心灵手巧,温柔体贴。这几个人各领风骚,人人都能够擅古代妓女一时之宠。她们曲意奉承,对徽宗无微不至,直令得徽宗赵佶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x\i-a.o?s\h-u?o!h-u!a·n?g¢.^c?o′m,不过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徽宗是个有着艺术气质的人,他讲求新奇。十几年如一日地享受太平之乐,早已使风流成性的赵佶对宫中那甜得发腻的谄媚和刻意的奉迎,感到索然寡味了。一天,他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文思枯竭,让一位大学士续下一句。那人特别会揣摩赵佶的心思,就续了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是啊,甜酸爽口的杨梅当然会解御厨八珍之腻。赵佶的人间女色“一点酸”就是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徽宗虽然贵为皇帝,可是他信奉着中国古代男人中流行的一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他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不喜欢后宫中的那些嫔妃们的虚伪与争风吃醋,他喜欢狎妓时的轻松、自然,没有丝毫做作,所以徽宗也不管什么皇帝尊严,也不受那些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好像甚至不把自己当做万人之上的皇帝,他习惯了端王的生活,只是在敷衍着皇帝的责任罢了。他贪恋女色,追求的是色声俱佳的丽人,也追求那种风流才子与绝代佳人互相倾慕的意境,李师师正好圆了他的风流梦。
李师师原本是京城的一位穷染匠的女儿,本姓王,小时候因为父母双亡,所以为隶属娼籍的李姥收养,从此改姓李,名叫师师。经过李姥多年的悉心调教,李师师成为风姿绰约、技艺卓越的歌妓,芳名远扬开封城。可能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徽宗第一次见面就被她的这种气质迷倒了。
徽宗赵佶第一次去妓院是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的。他见到李师师不是那种浓妆艳抹、倚门卖笑的荡妇,却反而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