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宋王朝 > 第169章完结

第169章完结

三月,战争全面展开。?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首战,郭进率先攻克西龙门砦,俘获北汉将兵甚众。随后又于石岭关南大败辽军援兵。宋左飞龙使史业亦大败北汉鹰扬军。党项族拓蹬部首领,夏州节度使李继筠也率部东进,助宋进攻北汉,并分兵阻击辽军。北汉军队不敌宋军的勐烈进攻,连失重镇,节节败退。于宋军捷报频传之际,为防止辽军趁宋朝后方空虚入侵骚扰,以尽快消灭北汉,赵光义又以孟玄韶、则廷翰为兵马都钤辖,崔翰为总领马步军,一同驻守镇州,以增强御辽兵力。

四月,赵光义亲临前线,指挥宋军全线出击,对北汉发起强大攻势,先攻占岢岚军(今山西岢岚),俘获军使折令图;又克隆州,俘虏北汉招讨使李询等将;再克岚州(治今山西岚县北),斩杀北汉宪州刺史郭翊,擒获夔州节度使马延忠。很快,宋军便推进到太原城下。赵光义下诏,令北汉主刘继元献城投降,刘继元借城防拒守,不肯束手就擒。赵光义随即下令,命诸将领指挥兵士发射机石攻城,并于太原城外遍筑营寨,相连为城,将太原城团团围困,层层封锁。

五月,宋军首先进攻太原城西南,经过浴血奋战,攻陷羊马城,生擒北汉宣徽使范超。进而,又于城西北发起勐攻。在宋军的勐烈攻势下,北汉政权孤立无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太原城危在旦夕。`l~u¢o′q¨z,w_..c+o/m~北汉指挥使郭万超见大势已去,遂出城投降。宋帝诏令太原城守军投降,然而诏书传入城中,却未见有何动静。宋军便再度攻城,将士人人奋勇当先,攀援城墙,拼死杀敌,北汉兵士已难以抵挡,攻克太原城指日可待。刘继元深感覆灭将临,已无计可施,连夜派遣使臣出城,面见赵光义,表示愿意归顺宋朝。第二天,刘继元率北汉文武大臣,出城投降。至此北汉灭亡。

北宋削平北汉,又得10州、1军、40县、户35220,亦基本实现削平割据,一统天下的战略,更由此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社会局面和历史。此后,赵光义又命祠部郎中刘宝勋知太原府,调整更定原北汉所辖州县。并对投降的原北汉将校官吏给予优厚的赏赐和待遇,原北汉主刘继元授封为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为庆贺平定北汉大捷,赵光义特作《平晋诗》,令随从大臣和韵。遂又将自己于太原的行营更名为“平晋寺”,令匠人将己所作《平晋诗》刻石立于寺中,以示自己克复天下的志向和豪情,故而史称之“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⑥。

注释①《长编》卷四。/x.i~a\o′s?h`u′o\z/h~a+i+.¢c¢o,m^

②《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

③《资治通鉴》卷二九○。

④《宋史·太祖纪》则称,“北汉供奉官侯霸荣弑其主继恩”。

⑤《宋史》卷二《太祖纪》。

⑥《宋史》卷五《太宗纪》。

高梁河之役由契丹人创建的辽朝(亦称契丹国),因援助后唐节度使石敬塘称帝创建后晋,遂得以割占“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之地,为其染指中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赵、魏之北,燕、蓟之南,千里之间,地如平坻,步骑之便,较然可知”①,从而对中原构成极大威胁。

后周世宗柴荣(即郭荣)励精图治,亲统大军攻辽,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中的瀛州(治今河北河间)、莫州(治今河北任丘)、易州(治今河北易县)3州和瓦桥关(位今河北雄县西南)、益津关(位今河北霸县境)、淤口关(位今霸县东)等“三关”之地,威震契丹国。然而正当其实现统一北方的宏图战略时,不幸染病去世,十六州失地未能尽收。

北宋创建之初,辽朝正值国势强盛之时,且又与北汉结好,雄踞于北方。宋太祖赵匡胤与臣僚商讨削平南北方割据政权,统一天下的战略时,亦想统一幽云,然而又对辽朝存有重重忧虑,深感自身实力难与之相对抗,曾设想用赎买的办法,即用金帛与辽交换这一地区。为此,赵匡胤于宫内专门设置了一个封桩库,贮藏金帛财物。他曾对身边的大臣讲:“石晋(指后晋皇帝石敬塘)苟利于己,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日不可,朕将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