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富弼等人更张的核心是通过整顿吏治,以达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的目的。·零′点,看*书¢ _勉_沸`粤^独~从三年十月起,宋廷即着手进行吏治的整顿,先是赵恒诏令中书省与枢密院长官共同择选各路转运使。范仲淹在选定转运使人选时,十分慎重,凡属庸碌无能之辈,一律免去,最后确定张昆之赴河北,王素赴淮南,沈邈赴京东,施昌言赴河东,李绚赴京西,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治绩。对此富弼尚存疑虑,担心免除庸才之职,会生悲泣之感。范仲淹则坚持认为,如若任其贪赃枉法,则本路百姓将受其盘剥。未几,赵恒又诏令中书省与枢密院共同选定各路转运使与提刑按察使。重新恢复设置各路转运使司判官。不久,再诏令中书省与枢密院商议并颁行“新定磨勘式”,以作为考核官员及官吏升迁的条法依据。十一月,宋廷更定“荫补法”,且下令限制职田数额。
庆历年间,以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为首的“新政”派,主要从整顿吏治人手,却因此触及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及利益,多数官僚恐仅此已更张过甚,不便于推行。部分守旧派官僚更是横加指责,百般刁难,暗地里甚至公开表示强烈的反对。/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集贤殿大学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对“新政”极为不满,他支持部分御史台谏官,攻击和诽谤范仲淹等革新派及其新政,诬陷他们结为“朋党”,“欺罔擅权”,“怀奸不忠”。枢密使夏竦则令其女仆伪造石介为富弼撰写废立皇帝草诏,诬蔑富弼要废赵祯,另立他帝。守旧势力的破坏与诋毁,令范仲淹等人难以安身,新政更难以推行。四年六月,范仲淹借“秋防”之名,离开朝廷,宣抚陕西、河东。八月,富弼亦宣抚河北。范、富二人出朝后,守旧派更是肆无忌惮,又编织各种罪名,将支持新政的官僚刘巽、王益柔、苏舜钦等10余人贬出朝廷。宋帝赵祯迫于压力,也向守旧派妥协,十一月,他下诏“戒朋党相讦,及按察恣为苛刻、文人肆言行怪者”⑧。五年正月,范仲淹、富弼被罢相。二月,诏罢“京朝官用保任叙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三月,韩琦亦遭罢相。五月,欧阳修等人相继被贬朝,又罢各路转运使司判官。.秒!蟑?洁,暁-税?网· +更?薪~罪¢全*至于各路转运按察使,多以“苛刻”之罪名,或罢或贬,曾惩治贪官污吏卓有成效的江南东路转运使杨绂及其判官王绰、提点刑狱王鼎等人,竟被诬为“江东三虎”⑨,遭到贬斥。
在守旧势力的陷害和打击下,新政官僚人人自危,“皆惧谗畏祸,不敢挺然当国家之事”⑩。守旧派官僚控制朝政后,基本废止了新政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依旧推行“守内虚外”的国策。为解决朝廷庞大的开支,满足统治者的挥霍浪费,拼命盘剥搜刮,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结果朝廷府库仍旧亏空,社会矛盾继续激化。皇枯四年(1052),范仲淹病逝。此后不久,原参与新政的官僚又多被重新启用,至和二年(1055),富弼受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嘉祐占元年(1056),韩琦任枢密使。三年,富弼改授昭文馆大学士,韩琦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三年,富弼改授昭文殿大学士。五年,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尽管他们再度复官,却失去昔日新政时革新的锐气;并陷入守旧与保守之中,不再有“妄非”之举。不过“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可主张“更张”的思想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卷二。
②《长编》卷一四三。
③《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卷九。
④《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卷四。
⑤《长编》卷一四四。
⑥《范文正公集》卷八。
⑦《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
⑧《宋史》卷十一《仁宗纪三》。
⑨《宋史》卷三五《杨纯传》。
⑩包拯《包孝肃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