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宋王朝 > 第194章完结

第194章完结

赵佶、蔡京一伙为保障自己的巨额消费,不惜将地方仓贮钱谷搜罗一空,对各路每年向朝廷上缴的钱谷数额重新制定,较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又增加十几倍。-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不仅如此,宋廷还借“支移折变”敲诈勒索百姓。宋初因对辽、西夏用兵或有其他变故,官府常以此为由强迫百姓将应交本地官府的赋税送交到他地,是为支移。交纳赋税原有周定之物,官府以种种借口,令百姓折成其他钱物上缴,以代原定赋税,是为折变。这二项正赋以外的附加税十分扰民,支移,路途遥远,往返耽误农时,不支移则交“地里脚钱”。折变,则加重农民负担,利于官吏、商贾从中牟利。故“支移、折变,贫弱者尤以为患”。至赵佶时,又令一向不征收“支移”的地区,加征地里脚钱,1斗粮竟加收56文,相当于元丰年间的正税额。西蜀地区原定税钱300文,折变绢一匹,几经折变后,竟增至23贯,增加七八十倍之多。此外,更巧立名目进行盘剥,如绢帛即有私买、预买、泛买、常平司和买、应副燕山和买等项,米谷又有和籴、均籴、补发上供私籴等各日。名为预买,却不付钱,名为私籴,低价购买。¢午·4?看-书′ ?庚/欣!蕞.哙.

朝廷如此敲诈勒索,胥吏更是敲骨吸髓,在这种黑暗、腐朽的统治下,社会生产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众多的百姓倾家荡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人们疾呼:“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⑩对赵佶及蔡京等“六贼”深恶痛绝,迫切盼望改变自身悲惨的境地。

注释①②《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③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政通鉴》卷一六。

④《宋史》卷四七○《朱动传》。

⑤《宋史》卷四七○《王黼传》。

⑥王傅《东都事略》卷一。

⑦《宋史》卷四七○《朱勋传》。

⑧方勺《青溪寇轨·容斋逸史》。

⑨《宋史》卷四六八《杨戬传》附《李彦传》。

⑩《宋史》卷四六八《杨戬传》。

《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赋税》。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

方腊起义方腊赵佶(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等“六贼”,统治陷入极度的腐朽和黑暗之小。/x^g_g~k.s~.~c¢o′m?百姓倾家荡产,无以为生,他们对把持朝政的“六贼”“恨之如骨,欲食其肉”①。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两浙路一直是北宋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提供数额巨大的财赋。赵佶即位后,先后于杭州(今属浙江)、苏州(今属江苏)设置造作局、应奉局,交由童贯、朱动等人主管,在他们大肆的搜刮、掠夺下,百姓的处境更加危难。宣和二年(11加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揭竿而起。

方腊(方十三)为青溪万年乡帮源洞地主、里正(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他有漆园,是为漆园主)。十月初九,他假托“得天符牒”,准备举兵。不料消息走露,被方有常发觉,派人报告官府。方腊得知后,立即率领农民冲入方有常家,杀死其家人40余口。他以帮源洞为据点,聚集附近的贫苦农民,号召举义旗,反抗宋朝的统治。随后,方腊召集百余人于漆园誓师,酒至数巡,他起身历数宋朝统治的罪恶,指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略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他告诉众人:“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②在方腊的号召下,远近农民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义军很快发展为上万人。

十一月初一,义军尊方腊为“圣公”,建元永乐,设置机构及官员,以方腊为相,将帅分为六等,以头扎红巾及其他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创建起农民政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