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明王朝 > 第66章完结

第66章完结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凉国公。.暁^税~C+M-S· ¢勉`沸\阅,犊!他在家乡飞扬跋扈,鱼肉乡里,他手下的人都借着他的势力胡作非为,总有人因此告他的状,朱元璋为此训诫过他好几次,可他就是屡教不改。蓝玉在朱元璋面前又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让朱元璋不高兴。

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发说蓝玉想谋反,朱元璋抓住这个机会,二话不说就把蓝玉抓了起来,关进大牢,并且施以酷刑。蓝玉这些年来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大刑,结果是问什么就招什么,不但承认了谋反的罪名,还牵扯进了许多无辜的人。朱元璋对蓝玉处以肢解的残酷刑罚,把其他牵涉到的人依照惯例也都杀得一干二净。这一案,杀了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牵扯胡蓝两案的,有四、五万官员被杀,开国的功臣几乎已经被杀光了。除去这两个案子是成批屠杀之外,平日里被杀的人也不在少数。例如他的侄子朱文正,在没有建国前也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又是朱元璋的亲属中比较有文化的人,因此更受到朱元璋的格外重视。.如!雯′惘` !耕!鑫-醉·全!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朱文正也被封了高官厚禄。他实在也没有什么错处,可这时的朱元璋就是看他不顺眼,硬是被冠以“亲近儒生,心怀怨恨”的莫须有罪名将他鞭打致死。此外还有大将军徐达、大将傅友德、冯盛、朱亮祖父子等都先后被他想方设法杀害。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他的第八个儿子因为岳父被牵连进胡惟庸一案,被朱元璋召回京城问话,却因为害怕会受到朱元璋的处罚,在半路上就和妻子双双自杀了。

把刺都削干净按理说,朱元璋的天下正是依靠这些功臣宿将的帮助才得以创建起来的,他为什么狠心把这些当年的兄弟子侄朋友都杀光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儿子朱标说过一段话,正好可以解释他这种嗜杀行为的原因。当他大肆屠杀功臣时,他的儿子朱标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信以仁德治天下,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常常因为一个要杀一个要救和他发生冲突。有一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什么话也不说,把一根长满刺的棍子扔在地上,要太子用手捡起来,太子看到上面都是刺,有些犹豫。′w^a~n!g`l′i\s.o′n¢g\.+c·o^m·朱元璋就把棍子拿起来,用剑削光了上面的尖刺,然后再递给太子拿着,并且告诉太子说:“那些功臣就是这棍子上的刺,你不敢用手去拿,我现在帮你把他们削干净了,再交给你拿不是更好吗?只要我把那些人都杀干净了,你才能太太平平地当这个家!”

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朱元璋一生是在艰苦斗争过来的,他很怕他这些没有经过磨练的子孙过于软弱,不能牢牢地控制住国家。又怕自己死后,那些功臣功高盖主,不听训教,甚至起兵造反,使他的子孙坐不稳天下,才找尽一切理由,想方设法除掉功臣。这种考虑恐怕是他诛杀功臣的重要理由,可以说是极度残忍蛮横的。但是,他的这种做法也存在着某些合理的因素。例如在胡惟庸案件中,胡惟庸利用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独断专行,很有些没有他不行的嚣张气焰。大臣们上奏给皇帝的奏折,他都要先拆开来检查,看是否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如果有批评他的内容,就把奏折隐匿下来不报。他还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受贿,凡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就一律陷害。他的这些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朱元璋皇权的权威性,也逼得朱元璋不得不杀了他,才能保持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那些功臣宿将大多都是出自朱元璋的故乡淮西一带,只是朱元璋家乡的濠州、凤阳就封了六个公、二十八个侯。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结成了“淮西帮”,所成的政治势力不可小觑,是朝廷的一个潜在威胁,也难怪朱元璋必欲去之而后快了。朱元璋特务机构的创建说起明朝,就不能不说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以及后来的东厂、西厂,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朱元璋。锦衣卫的设立明太祖朱元璋戎马征战十几年,终于创建了大明政权。

但是,他总不放心那些帮助他开创基业的功臣,总是在心里暗想:“你今天没有谋反的心,难道能够保证日后也不会生出谋反的心吗?与其让你日后有谋反的机会,还不如今日就将你杀了。”皇帝有了这种心思,难免会整日疑神疑鬼,为了监视臣工.他就设立了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