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臣百姓同心努力下,北京城的守卫部队很快就增加到了22万人,防御体系也在于谦的精心部署之下完全准备就绪。¢幻·想\姬/ \已.发+布_罪?歆/璋.截¨北京城中君臣百姓上下一心,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就只等着瓦剌的军队前来了。
护城成功瓦剌人果然来了。他们把英宗押到城外的高地上,要守城的官员摆出队伍迎接。站在城墙上的代宗和大臣们都觉得十分为难,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圈套,只要城门一开,北京城内的人就等于是案板上的肉一样任人宰割了,可是不开城门,难道真的不理会英宗的生死了吗?
正在犹疑不定的时候,又是于谦站出来说话了,他知道现在正是守城的关键时刻,如果稍一动摇,军心就会大乱。他坚决的拒绝了瓦剌的要求,高声宣布国家已经选立了新君,瓦剌人手中的皇帝已不再是皇帝了,所以明王朝决不接受瓦剌的任何威胁。有的大臣担心这样严词拒绝会伤害到英宗,干谦厉声回答道:“现在是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是国家重要还是一个皇帝重要?”城下的英宗也明白这场灾祸正是由于他自己任性妄为而招惹来的,这时他倒有些明理了,他在城下也高声告诉城内的人千万不能开门,自己的生死无关紧要,但是一定要保住祖宗社稷。`s,w¨k~x¨s_w/.,c~o^m¨经过这一番斗争,城上的士兵都在于谦的带动之下坚定了信心,按照于谦的部署,主动出城去迎战瓦剌的军队。
经过几天的激战,瓦剌军队死了上万人,损失惨重,明朝的军队损失也很惨重,战斗的胜利正是用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不过这时已有好消息传来,各地的勤王之师马上就要赶到了!
瓦剌人本来以为有明朝的皇帝在自已手中,北京城被攻破只是旦夕之事,可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不但手中的皇帝毫无作用,北京城的守卫更是固若金汤,明朝的军队也与以前交战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人人不畏死,越南战争越勇。这时候瓦剌人反而不敢伤害英宗了,因为他们如果这时杀了英宗,不但于事无补,反到会坚定明朝坚定守城的决心。他们不但在战斗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城外驻扎还时常受到城外百姓的袭击,防不胜防,又听说各地的援军马上就要到来,害怕退回草原的后路被截断,瓦剌人只好带着英宗急忙撤离北京。!嗖^餿¢暁*税*蛧¢ `埂_辛?罪`全.于谦派人乘胜追击,终于一口气的把瓦剌人赶出了塞外。
敌人退去了。在这场战斗中无疑是于谦的功劳最大,他拒绝了代宗给他的封赏,还提醒皇帝瓦剌还在塞外蓄势待发,随时都可能再侵袭边境,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应该马上着手整顿军队,修筑防御设施,防备瓦剌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代宗对他极为尊敬,这一切事情都交给他去自行办理。于谦也不辱使命,经过他的大力整顿,军队的战斗力果然有了明显的改善。正是有于谦这样忠直有才的大臣,明王朝才得以逃过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灭顶之灾。南宫复辟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进住南宫,过着清闲的生活。但他并不死心,时刻想着复辟。
第十四章
景泰患病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当北京城沉浸在欢乐的新春佳节的时候,宫廷里却阴云笼罩,景泰皇帝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已经二十多天没有接见朝臣了。这事儿引起了大臣们的忧虑、慌乱和猜测:要是景泰皇帝有个好歹,谁来继承皇位呢?当初明英宗在位时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皇储,他被也先俘虏后,弟弟朱祁钰登极,废掉了皇储,立了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可不到一年就死了。景泰皇帝不想再立哥哥的儿子,如今皇位继承问题就成了一个谜,同时又给希图富贵、乘机夺权的野心家提供了机会。
阴谋形成一个密谋的行动在暗地里酝酿着。太监曹吉祥、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轨都御吏徐有贞拉帮结派,相互串通。一天,曹吉祥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听说这几天大臣们打算请求把废太子重新立起来,不过以我看,复立太子还不如拥护太上皇复位对咱们有利。”徐有贞说:“对呀,这可是一件大功劳,事成之后,我们就是功臣了。”只有张轨胆小,在旁担心地说:“要是不成,会满门抄斩的!”一句话说得大家有点害怕。徐有贞鬼点子多,他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把迎复的意思先设法转达给太上皇,如果得到他的同意,再商量采取行动的步骤,不然也落不下好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