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本以为俘获英宗,奇货可居,可用以敲诈金银财物,也可用以威胁明廷退兵投降,不料在于谦主持下,边镇有“瓦刺奉驾(英宗)至,不得轻出”之制约,也先派使“保驾”议和时,大臣有“社稷为重,君为轻”之劝告,奇货已不成为奇,留住英宗,已无作用。,零·点+看_书/ ¨首?发′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刺与明议和,放回英宗。
景泰八年(1457),英宗复辟,改号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于谦在土木之变以后,力撑危局,在北京保卫战中功绩最着。及英宗复辟,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斩。于谦遇害当日,“行路嗟叹”,“天下无不怨之”。查抄于谦家产时,“家无余资。独正宝缡钥甚固,后视,则上(景帝)赐蟒衣剑器也”。
于谦之婿朱骥将于谦灵柩归葬于故乡杭州西湖边。青山埋忠骨,长为人们凭吊。明末抗清志士张苍水,在其绝命书中高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表达出对爱国志士于谦无限敬慕之意!
注释①《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九《王振用事》。
③《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一。
④刘定之《否泰录》。
⑤《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⑥明叶盛《水东日记》。
⑦《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⑧⑨《明通鉴》卷二四。
⑩《明英宗实录》卷一八四。
《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袁彬(北征事迹》。
《明通鉴》卷八四。
《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曹石之乱英宗正统六年(1441)正月,任蒋贵为征蛮将军,太监曹吉祥监军,讨思任发。曹吉祥,栾州(今河北滦县)人,过去是王振门下,现为监军。这是内臣(宦官)掌兵权的开端。
正统十二年(1447)二月,任石亨为左参将,守万全(今河北宣化)。石亨,渭南(陕西渭南县)人,伯父石(125页),任宽河卫指挥佥事,无子,石亨继承伯父事业,做他的儿子。.8^4\k/a·n¨s·h`u\.`c/o*m_石亨擅长骑射,有胆略,臂力强,提大刀抡舞如飞。每从征,挺刀先登,辄立奇功,官至都指挥使。石亨之侄,石彪骁勇能挽强弓,善挥斧,因从石亨征讨有功,授大同卫镇抚。1447年石亨做都督佥事,石彪为指挥使,跟随石亨参谋。十四年(1449)八月,太后命成王总管国家大事,逮捕宣府总兵杨洪、万全、左参将石亨下锦衣狱。九月,郧王即皇帝位,将杨洪、石亨释放,命石亨总京营兵。十月也先侵犯京城,于谦、石亨分别在城北安营。也先纵骑兵剽掠,石亨击败也先,功为第一,也先连夜逃窜,石亨追击至清风店。也先十分畏瞑,即将逃出倒马关。石亨使部下传言,石将军没有赶至倒马关,追击的明兵是假冒石将军的名义。也先信以为真,回马迎战。石亨、石彪奋力合击,大败也先,这时也先才发现是中了流言之计。纷纷弃羊马辎重,从紫荆关夺路逃走。论功封石亨为武清伯,不久又提升为武清侯。石彪升为都督佥事,任大同左参将。
景泰元年(1450)闰正月,命镇朔大将军石亨、都督范广率兵出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不久召还。八月石亨、杨洪率师分道出紫荆、居庸关。开始设团营,派曹吉祥、刘永诚节制诸军,这是内臣总管京营兵的开端。
天顺元年(1457)正月,景帝病危,石亨见景帝委顿之状,与张辄、张轨商议,想复英宗皇位。又暗地约徐有贞勾结太监曹吉祥、蒋冕秉告皇太后,于谦与王文想立襄世子为东宫、请允复立英宗为帝。当与石亨等共议迎英宗复辟事时,徐有贞恐中途生变,乃诡词激石亨:“于谦、王文已遣人迎襄世子矣。”又说:“上已知君谋,将于十七日早朝执君。”①石亨决定采取行动,率他的群从子弟家兵,与曹吉祥等夜叩南城,迎英宗复辟。其时,景帝病卧,听到钟声,问左右是怎么回事,左右以英宗复位事实告。景帝“既知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