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战功之外,廖永忠还为朱元璋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趁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今南京)之机,在船行到瓜州渡口时凿沉韩林儿的坐船而淹死他,为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
那么,这样一个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忠臣,为什么被朱元璋处死了呢?
关于廖永忠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按照《明史》中的记载,是因为违制。“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朱元璋十分痛恨官吏违法,即使功臣如傅友德、周德兴等人因恃功乱法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像所谓的“僭用龙凤”之类的事情类似于莫须有,完全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廖永忠之所以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较为世人接受的说法是朱元璋为消除隐患,以免将来强臣压主。有一则宫廷秘闻,也许可以解释像廖永忠这样的功臣之所以被杀的深刻原因:有一天皇太子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便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让他去捡。_3\3*k~s¢w·.\c¢o¨m_皇太子一把抓住棍子,被刺扎破手掌疼痛难忍。朱元璋说:我是在事先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难道你不明白我的苦心吗?由此看来,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而被处死,只是借口而已。
胡美为什么能列入功臣行列胡美(?~1384),沔阳(今湖北沔阳)人。他本名廷瑞,为避朱元璋讳,便改名美。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最初,他在陈友谅手下做官,是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城(今属江西)。朱元璋早就听说胡美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所以在攻下江州城(今江西九江)后,便派使者招降。胡美尽管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派郑仁杰前去表示愿降,但提出不能遣散其原来所统帅的部队。朱元璋心里不同意,这时,谋臣刘基悄悄地踢了踢朱元璋的坐椅,暗示要答应。朱元璋心领神会,便答应了,胡美投降后,仍为原来的官职。
既然打定主意归附朱元璋,胡美做事就处处为朱元璋考虑,极尽忠心。例如他要投降时,同僚康泰、祝宗并不愿意,胡美便将这个情况暗地告诉朱元璋。¨c*h*a`n/g~k`a¨n`s~h-u·.?c¨o,m,朱元璋就命令他跟随徐达一起率兵征武昌,康泰、祝宗留下趁机叛乱,攻陷洪都。徐达回兵,结果祝宗战败而死,康泰被抓回建康。因康泰是胡美的外甥,朱元璋便赦免了他。其后,胡美又与徐达等人攻取淮东,进伐张士诚,攻下湖州(今浙江吴兴)。班师回来后,他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这年冬天,朱元璋又命胡美为征南将军,率军由江西攻取福建。胡美曾经攻打过福建,对其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开始的进兵非常顺利,邵武(今福建邵武)、建阳(今福建建阳)守将先后投降。但在进攻建宁(今福建建宁)时,敌将陈子琦等试图以坚守不出的策略来拖垮胡美的军队。胡美屡次挑战,敌将都不应战。胡美于是命令军队加紧攻打,逼使陈子琦等不得不投降。胡美入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一仗大获全胜,俘获敌军九千七百余人,缴获粮草车马无数。胡美把陈子琦等押送回京,又会同汤和等,逐步平定了福建。战后胡美留守福建。不久,朱元璋又把他召回,跟自己一起巡游汴梁(今河南开封)。
朱元璋即位后,封胡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1370)冬天,朱元璋论功封赏,以“窦融归汉”来称誉胡美的功劳,封为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十三年,被改封为临川侯。
创建了如此大的功绩,若论当日功臣位次,尽管胡美的功劳比不上冯胜、傅友德、廖永忠、周德兴等,但他原本是陈友谅部下,属于“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的情况,且曾为大将,率兵攻城略地,对明朝能最终取得江山,有着独特的贡献,所以应当归入功臣之列。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其最终的结局却是非常不幸的。洪武十七年,胡美犯法当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谋反”事败,朱元璋亲写诏书逐条列举奸党,称胡美依仗长女是贵妃,就偷偷带着女婿进入宫乱禁,后被发觉,女婿受刑而死,他也被赐自尽。
康茂才立过什么奇功康茂才(1313~1369),字寿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元末时归降明太祖,授予秦淮翼水军元帅之职。
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