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崇祯帝自信自用如此,至死不觉己非,将一切罪过都推给诸臣,其刚愎自用则可想而知!但,他毕竟不能算是个荒淫暴君。史论说:崇祯帝“端居深念,旰食宵衣,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驯致败亡,儿与暴君昏主同失而均贬”,其主要原因是“化导鲜术,贪浊之风成于下,股肱乏材,孤立之形见于上”。倒还颇有些功过分明的两点论味道。比起崇祯帝的怨天尤人来要高明得多;《明史》的评论说:“崇祯帝虽每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但十分可惜的是他“用匪其人,益以债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这样的评论似乎更近乎公允。因此讲述崇祯帝,宜应区别前后两期,前期诛灭权阉,不近声色,不殖货利,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大有中兴气象,因此“天下翕然称是”。但到了后期,刚愎自信,不纳忠言,用匪其人,以至于达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的程度,最后落得个国破身死、求告无门的悲剧下场,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