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百姓得不到温饱,需休养生息多年,才可能过上太平日子。”仁宗很赞同,对其他大臣说:“我以诚相待,希望纠正失误,但只有杨士奇的五次奏章是指出了时弊,而你们都没有一句谏言,难道朝政真的没有错误,天下已经太平了吗?”其他大臣感到很惭愧。
宣宗宣德(1426~1435)年间,很多地方屡遭水旱灾害,杨士奇不仅多次奏请皇帝下诏体恤民情,而且更关心恤民政策的落实情况。有一年,户部无视宣宗的诏令,未减免田地租额,杨士奇便报请宣宗下诏督促减免,对拒不执行者从严治罪。
英宗登位时才九岁,太后一心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三杨”也总是兢兢业业。英宗正统之始的数年,政治比较清明,这与他们三人是分不开的。
杨士奇爱才重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举荐人才。他认为,各级官吏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应该提拔博学多才、品行好的人当官,要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人唯亲。经他荐举当官的前后有五十余人,如于谦、周忱、况钟等人,或是卓有政绩,或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