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明王朝 > 第280章完结

第280章完结

金堡,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崇祯十三年(1640)考中进士,任临清州(今山东临清)知州,隆武时任礼科给事中。¢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在永历朝廷中任工科左给事中,与留守桂林大学士瞿式耜关系密切。后同袁彭年等结为一党,攻击异己不遗余力。桂林失守后出家为僧,但仍时时出入于清朝达官显贵之门。

蒙正发,崇阳(今湖北崇阳)人,清军占领其地,他先后逃到平江(今湖南平江)、长沙,投奔何腾蛟,被授予推官职衔,而充任章旷的参军。后逃归家乡,以古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借口,娶了一大堆小老婆,合家欢乐之暇舞文弄墨,写了一本《三湘从事录》,在南明史籍中颇受重视。

厂卫是什么性质的机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明朝设置了多种特务机构,严密监视臣民的言行举止。厂卫就是明代特务机构的总称,包括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西厂。武宗正德初年(1506),又设立了内行厂。锦衣卫是皇上的亲随卫队,成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

厂卫可以说是作为明代皇帝在宫外的耳目和爪牙而设立的。*求\书~帮· ,嶵?歆·章-结.庚¢鑫¨筷·二者的职权无多大差别,上自公侯贵戚,下至民间百姓,都是侦察和追捕的对象。但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负责监视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厂卫机关。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任意逮捕官民。

厂卫用刑非常残酷。其中一种是梃杖,名义是皇帝在朝堂上对官员用刑,由司礼监的宦官监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换一人,最初打到行刑数满就停止,后来则直到打死为止。如武宗正德、世宗嘉靖年间的两次梃杖,受刑官吏达二百八十人,当场打死的就有二十八人。另一种是重达三百斤的立枷,几天内就会将受刑人压死。除此之外,还有断嵴、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明代的厂卫由于要排斥异己,所以就不断地制造冤狱,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厂卫人数众多,仅东厂就有爪牙约十五六万人,布满全国。东厂拥有大量的庄田土地,每年可征收很多钱粮,作为修理刑具的费用。

明代的六部地位有什么变化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朝廷官署的总称。-m¢a-n′k?a.n?s?h-u^.`c/o,m′明代初年,朝廷曾设置中书省机构和丞相职位。但为了加强皇权,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撤消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提高六部的地位,使六部分权管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避免产生丞相专权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繁杂政务使朱元璋非常头疼,便不得不增设春、夏、秋、冬四辅官,以协助他处理政事。但这种制度仅仅实行了一年多就废除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直接辅佐。成祖即位以后,阁臣的设立逐渐成为常例,但地位仍较低下,权力远不及六部尚书。到了仁宗、宣宗的时候,阁臣的地位不断提高,不仅能草拟政令,而且可以参与商议朝廷的行政、监察、司法、军务以及对外事务等政治大事。宣宗宣德时期,阁臣又掌握了票拟权,即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圣旨,或对各部门各地方的奏章提出批示答复意见,供皇帝参考并经批红后予以颁示的权力。这样,阁臣的参政权进一步增大,甚至可以利用票拟的机会压制六部。而到了世宗嘉靖时期,阁臣的地位达到顶峰,上朝时的排位班次已在六部的长官尚书之上。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六部的权力一度尽归内阁,处理任何事务都得听内阁的,似乎成为内阁的部属。但在张居正之后,内阁的权位又逐渐下降,最终不能发挥作用,六部的地位却相应地在提高。

明朝为什么在南京也设置一套行政机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明王朝正式创建,建元洪武,建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改应天府为留都,即南京。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全国的控制,维护政权的稳定,迁都之后,朝廷在作为留都的南京仍保留了一套行政机构。除没有皇帝和内阁以外,其他的设置同北京几乎一样,只是规模略小。南京不仅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机构,而且保留着那些与皇室密切相关的官署。兵部在所有文职机构中最为显赫,而军事机构有五军都督府和亲军卫指挥使司。南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