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大明王朝 > 第283章完结

第283章完结

“浙中王门”与“江右王门”是怎么回事王守仁的思想学说,对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浙中王门”与“江右王门”是王学传人的两个流派,在传播和发展阳明心学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浙中王门”是指王守仁同郡(今宁波绍兴)的王学传人,代表人物是他的两个大弟子钱德洪(1496~1574)和王汝中。二人在王守仁在世时就对心学有不同的理解。钱德洪主张“四有”,王汝中坚持“四无”。钱德洪力避空疏,恢宏师学,在遵循师说的基础上对王学加以补充说明。王汝中固执的用“四无”观点去宣传“良知”说,主张良知就是“心之本体”。他不被王说所限制,不拘泥王说的字句之间,在自己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甚至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例如,他对“格物”的解释就带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删!八/墈_书!徃. -已*发~布-蕞/薪\章·洁¢

“江右王门”指的是明代江西地区的王学传人,代表人物主要是邹守益(1491~1562)。他是江西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学者称东廓先生。邹守益在心学上无自己独创性的见解,他的讲学以弘扬师说、传播王学为旨归,并坚信“致良知”是孔孟以来的正传。邹守益在思想上拥护师说,在行动上以一贯之。他一生从不间断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传播师说、扩大王学起很大作用。

第四十三章

“泰州学派”指什么学派泰州学派是一个源于王守仁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流派,创始人为王艮(1483~1541),是王守仁的入门弟子。他在学旨上坚持己见,并热心将王守仁的良知理论扩广到普通百姓的人伦日用之中。王守仁死后,王艮就开始独立讲学,四方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完全角成一个以“相与发挥百姓日用之学”为主题的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浓郁的平民化色彩和狂者品性,并注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思想的核心是从属主观唯心主义“心学”,主要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和“安身立本”的“淮南格物”。^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王艮的“百姓日用之道”,把圣人之道与百姓日用等同起来。强调只有合乎百姓日用的思想学说,才是“圣人之道”,倡导平民化儒学。而“安身立本”的“淮南格物”则认为“安身”是立天下之根本,首先是生活上能吃饱穿暖;其次才是维护人的尊严,把身和道都看作“至尊者”,不能受到侮辱和损害。

泰州学派的后继者有何心隐、罗汝芳等,他们都对发展泰州学派做出了贡献。何心隐从王艮的“天地万物一体”出发,发展了他的思想,提出“师友说”,强调人与人之间均为“师友”关系,应互敬互爱,提倡以仁率教,反对互相残杀,向往平等社会。罗汝芳在人心论方面,提出了“赤子之心”,并把“赤子之心”看成是自然具备着“知”和“能”的“浑然天理”,具有反对传统封建伦理思想的进步含义。

泰州学派在承受王学传统的基础之上,汇集四方之学,熔铸新说,是一个贯彻平民意识、注重自我价值追求的思想流派。

吴派画家的画风有什么特点元朝时,江南苏州地区文人荟萃,诗人画家多聚于此。明朝初期,江苏地区则产生了更多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主要向元代画家学习,追求一种清逸、荒寒的风格,单纯讲究笔墨情趣,而与画院、浙派崇尚南宋马远、夏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