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 > 雪线电台 第一部分

雪线电台 第一部分

回家了。”老吴声音哽咽,“这玩意儿跟着我走南闯北,现在该让更多人知道它的故事。”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馆,冰晶天线作为重要文物展出。开展当日,苏晴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复原的冰晶天线模型在灯光下闪烁。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战士们在风雪中搭建天线的珍贵影像,画外音是王大勇连长的录音:“那天的雪大得能把人埋住,但我们知道,电波就是我们的眼睛。”

人群中,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者驻足良久。他是苏晴在上海的大学老师,曾质疑她弃笔从戎的选择。此刻,老人颤抖着握住苏晴的手:“当年你说要去战场传递希望,我终于懂了。这些用冰棱和罐头盒创造的奇迹,比任何理论都有力量。”

此后的岁月里,苏晴经常受邀到各地部队和学校演讲。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讲台上,她举起复刻的冰晶天线,对台下的学员们说:“战争教会我们,真正的武器不仅是枪炮,更是永不言弃的智慧。”台下掌声雷动时,她总会想起那个在暴风雪中用身体护住天线的老吴,想起周小棠冻得发紫却依然坚持调整角度的双手。

1985年,抗美援朝胜利30周年纪念活动上,白发苍苍的苏晴与老吴重逢。两人坐在轮椅上,共同抚摸着博物馆重新修缮的冰晶天线展柜。老吴笑着说:“小苏,你看,当年的冰棱现在成了‘传家宝’。”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洒在展柜上,冰棱模型折射出七彩光芒,仿佛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永远定格在璀璨的记忆里。

世纪之交,已经退休的苏晴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某航天科研团队寄来的感谢信。信中提到,他们在研发极地通讯设备时,从冰晶天线的原理中获得灵感,成功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的信号传输难题。苏晴捧着信纸,泪水打湿了字迹。她知道,那些在战火中迸发的智慧火花,早已化作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岁月长河中继续闪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