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 > 青秧深处。

青秧深处。

:“‘三寸过田埂!’”抓住她的是个戴灰毡帽的大婶,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里盖着湿毛巾,下面露出半截鱼竿。

大婶把菱花拉上岸,带进芦苇丛里的一间草棚。棚里点着盏油灯,灯下坐着个穿粗布衫的姑娘,正在补渔网。“这是小莲,”大婶说,“她带你去土地庙,我去应付巡逻的伪军。”小莲比菱花大几岁,眼睛亮闪闪的,帮菱花擦干头发,从她发髻里取出竹筒:“图在里面?”

菱花点点头,看着小莲小心翼翼地展开油布,里面的图完好无损。小莲指着图上的红点:“日军在闸口设了岗哨,每条船都要搜查,咱们得想个办法混过去。”她想了想,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盆,里面泡着刚摘的菱角,“明天你扮成卖菱角的,我划船,把图藏在菱角底下,应该能骗过伪军。”

第二天一早,菱花戴着斗笠,坐在木盆里,手里挎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带壳的菱角,图就缝在篮底的布里。小莲撑着船桨,唱着江南小调,往闸口划去。水面上漂着薄雾,远处的稻秧绿得发亮。

闸口果然有伪军把守,看见小莲的船就喊:“停下停下!干什么的?”小莲笑着说:“军爷,卖点菱角,尝尝鲜呗?”一个伪军伸手就要抢篮子,菱花赶紧抓了把菱角递过去:“军爷,刚摘的,可甜了!”

伪军咬了口菱角,含糊地说:“搜搜看,有没有通共的东西!”另一个伪军拿枪杆戳了戳菱角,没发现什么,就挥手让他们走了。过了闸口,小莲加快了船速,菱花回头望去,闸口的伪军还在啃菱角,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照在水面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第四章:土地庙里的钟声

土地庙在河西的土坡上,墙根长着青苔,门口的石狮子缺了个爪子。小莲把船靠在芦苇丛里,让菱花先进去。庙里空荡荡的,只有香炉里插着三支香,烟袅袅地升着。供桌前站着个货郎,正在摆货篮,正是那天在秧田边见到的人。

“‘青秧几寸长?’”货郎头也没抬。菱花答:“‘三寸过田埂。’”货郎转过身,露出了笑脸,竟是爹!菱花一下子扑进爹怀里,眼泪掉了下来:“爹,你可回来了!”爹摸着她的头,眼睛也红了:“好孩子,情报送到了,你娘还好吗?”

“娘挺好的,就是想你。”菱花擦了擦眼泪,把篮底的图取出来。爹展开图,仔细看了看:“太好了,运输船的情报没错,游击队今晚就去截船。”他把图卷起来,塞进货郎担的夹层里,“菱花,你跟小莲先去安全的地方,等打完这仗,爹就回家。”

菱花点点头,跟着小莲走出土地庙。庙外的老槐树上,有只麻雀在叫,声音清脆。小莲指着远处的稻田:“你看,青秧都长高了,等秋天稻子熟了,鬼子就该滚蛋了。”菱花望着绿油油的秧田,想起秧田边的暗号、漏雨的祠堂、菱叶渡的星光,还有爹温暖的怀抱,心里突然不害怕了。

傍晚时分,河西传来了枪声,断断续续的,像过年放的鞭炮。菱花和小莲躲在草棚里,听着枪声渐渐平息。过了一会儿,爹带着老周回来了,脸上带着笑容:“打赢了,截了日军的军火船,还救了被抓的乡亲们!”

菱花高兴地跳了起来,爹把她抱起来,说:“菱花,你长大了,是个小英雄了!”小莲在一旁笑着,给大家端来煮好的菱角。月光透过草棚的缝隙照进来,落在菱花的脸上,热乎乎的。

几天后,菱花跟着爹回到了菱塘村。娘看见爹,眼泪唰地流了下来,紧紧抱住他。爹把菱花的事告诉了娘,娘摸着菱花的头,又骄傲又心疼:“我的好闺女,跟你爹一样勇敢!”

村外的秧田长得更密了,风吹过,荡起绿色的波浪。菱花赤着脚走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个糖做的小雀儿,那是爹从镇上买来的。她抬头望着天空,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她知道,只要像青秧一样,在泥土里扎根,在风雨中生长,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会迎来真正的丰收。

而那些藏在秧田边、祠堂里、菱叶下的暗号,那些在星光下传递的情报,就像埋在泥土里的种子,终将在黎明到来时,长出最挺拔的稻穗,在江南的水乡里,结出最饱满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