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12年以来,诸侯就蠢蠢欲动,现在公开骚动起来。.m!y.j\s,c¢h`i\n¢a^.′c`o¨m!许多英格兰贵族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必须对约翰的治国之道加以约束;这位冷酷无情地行使自己权柄与特权的国王应当受到某种控制。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在猫的脖子上应当系上怎样的铃铛?
1214~1215年的冬天,国王和诸侯两次会商,都未能解决双方的分歧。1215年1月,约翰在伦敦会见了大约四十名心怀不满的贵族。约翰搪塞拖延地争取了时间,以便写信给罗马,向自己的新的封建宗主——教皇求援。这年春天,双方都写信给英诺森三世。贵族们的要求是,应当迫使约翰遵守亨利一世在1100年加冕时颁布的《自由宪章》。他们提出,应当强迫国王遵守自己在加冕时的誓言——遵从善法、主持公道;他们还认为,国王要求英格兰诸侯缴纳免服兵役税或者提供兵员以便在欧洲大陆作战,既不公平,也不合法。站在约翰那边的教皇使节们认为,国王是蒙罗马钟爱的迷途知返的浪子,不应当受到臣民犯上作乱的烦扰。3月4日,约翰宣布将参加十字军东征,这进一步加强了教皇使节们的主张的力量。/幻+想/姬\ `冕-废_岳+黩′作为十字军战士,他得到教会的明确保护,其他基督徒不得攻击他。
贵族们援引亨利一世《自由宪章》精神的做法是非常意味深长的。《自由宪章》在1154年得到了亨利二世的确认。它的规定包括:国王不得掠夺教会财产,不得在臣民继承遗产、结婚或寡妇再婚时收取过高的费用,也不得滥用监护权或扩大王室所属森林的范围。这些指控的确可以被公正地指向约翰国王,但贵族们选择亨利一世的《自由宪章》来为自己辩护,也说明在他们眼里,他们在国王手里遭到的压制是金雀花王朝政府的宏大计划的一部分,可以上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贵族们的这个论点是合情合理的,但教皇对其不予理睬。英诺森三世指派大主教兰顿调解国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并在罗马召开了讨论此争端的听证会。英诺森三世没有努力去公正地仲裁,而是完全支持自己的封臣——十字军战士约翰国王。英诺森三世写信给英格兰诸侯,坚持要他们缴纳免服兵役税,并停止向国王提出要求。这个专断的裁决无助于解决英格兰严重的政治纠纷。唯一可能的结果就是内战。1215年5月5日,一群反叛者正式向约翰发出挑战,宣布与他断绝君臣关系,否认他是英格兰国王。?看*书¢君~ *庚¢辛/醉_筷\
起事的贵族的领袖就是1212年的密谋者:罗伯特·菲茨沃尔特(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极尽浮夸之能事的头衔:天佑军大元帅)和尤斯塔斯·德·韦希。德·韦希是一群北方贵族的领头人,这个群体还包括威廉·德·莫布雷、理查·德·珀西和霍恩比(位于兰开夏)领主罗杰·德·蒙特贝冈。这些北方诸侯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团体,通过联姻、血缘关系和邻里之情团结起来。他们都有个人的原因去憎恶约翰和金雀花王朝政府。除了这些叛乱领袖之外,还有来自东安格利亚和伦敦周围各郡的一些权贵,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赫特福德伯爵理查·德·克莱尔和他的儿子吉尔伯特,以及艾赛克斯伯爵与格洛斯特伯爵杰弗里·德·曼德维尔。参加叛乱的其他贵族还有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赫里福德伯爵亨利·德·博汉和威廉·马歇尔的儿子小威廉。起兵造反的贵族中的许多人,事实上是几乎所有人,之所以反对约翰,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原因,而有些人,如菲茨沃尔特,完全就是毫无原则的好斗之徒。但这些反叛者的心中也有一种思想的萌芽,他们感到政府需要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但在他们宣布拒绝效忠国王之后,除了诉诸血腥的战争,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改革。5月10日,约翰写信给叛乱诸侯,称他“不会逮捕或驱逐他们或他们的部下,也不会用武力镇压他们,而是会诉诸法律的裁决和法庭上贵族阶层的审判”。对于那些在普瓦图战役前夕受过他特别严厉对待的贵族,他还亲自发出了和解的建议。他表示愿意接受一个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这个委员会将由八名贵族组成,由教皇主持。叛乱诸侯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