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三世和爱德华还发出了另一个誓言,即支持诸侯的改革。·5′2\0?k_s-w?._c!o.m^但吕西尼昂家族坚决拒绝放弃国王赏赐给他们的土地和城堡。诸侯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继续抵抗,将会遭到严厉惩处。据马修·巴黎记载:“威廉·德·瓦朗斯最为气势汹汹。莱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回答他说:‘你不必怀疑,你要么交出从国王那里得到的城堡,要么掉脑袋。’”吕西尼昂家族惊恐万状,逃离牛津,躲到艾默尔的温切斯特主教辖区避难。这一年的晚些时候,他们被正式驱逐出境,但在此之前,按照编年史家的说法,议会“在犹疑不决、充满不确定性的气氛中”解散了。
诸侯在牛津提出的建议是征询了英格兰各郡的骑士们之后做出的,提出了涉及范围极广的改革。它的目的不仅是管理中央政府,还要处理郡一级的严重腐败问题。提出的措施被称为《牛津条例》,几乎和在兰尼美德签订的更为闻名遐迩的宪章一样,涉及了极广的范围。~墈`书-屋? ?更?芯,嶵·筷+《牛津条例》规定,每个郡由四名骑士负责调查王室官吏的不端行为,并建立了二十四人委员会来监管王国政府。权贵们任命休·比戈德为首席政法官,而所有的主要王室官吏——从财政大臣和大法官到各郡的郡长,以及在各郡执行王权的执行吏、充公产业保管人和城堡总管——都将由议会任命。
1258年10月18日,诸侯以国王的名义向英格兰人民和爱尔兰臣民发布宣言,宣告业已建立的新秩序,要求人民恪守本分,遵守该秩序。集结在牛津的骑士们后来并没有出征威尔士,那里的战争被搁置了。宣言是用法语、拉丁语和中古英语起草的,这凸显了此次改革的全国普遍性质。宣言写道:“望我国子民皆知,我特此认可,我的诸位谋臣,或其中的大部分人,由我本人或国民选出;他们为了上帝的荣光,秉承对我的忠诚,为了国家的福祉,业已做出或即将做出的决断,理应坚定不移、世世代代永久有效。若有人胆敢违逆,我将命令所有忠诚臣民,视其为不共戴天之敌。”两天后,又发布了另一项宣言,核准了一个具体程序。/精*武\小,税-徃+ ~首?发-根据此程序,每个郡将根据《牛津条例》,指派四名骑士调查王室官吏的腐败行为。
这两道宣言都是以亨利三世的名义发布的,但事实是,政权已经被从他手中夺走了。诸侯在骑士们(这些骑士将自己的利益写进了《牛津条例》)的支持下,牢牢地掌控了权力。
亨利三世的朋友们被驱逐出境,在随后三年内,诸侯议事会执掌朝纲,诸侯的使节接管了与威尔士和法兰西的和谈,并努力说服教皇,请他忘记西西里那桩讨厌的事情。西蒙·德·孟福尔的地位非常突出,他在政治中心具有专横跋扈的影响力,虽然还算不是摄政,但在新政权中处于主宰地位。
亨利三世在遇到危机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并沉溺于宗教。这一次他依然如此。牛津会议之后,他游览了自己最喜爱的圣所——圣奥尔本斯、贝里圣埃德蒙兹和沃尔瑟姆修道院,哀悼自己挚爱的亡女凯瑟琳,她出生时便有严重的残疾,在前一年夭折了,年仅三岁。在国王不理朝政的时候,诸侯继续加速改革进程。1259年10月发布的《威斯敏斯特条例》制定了法律和政府方面影响深远的改革计划,并设立了一个时间表,将会派遣巡回法庭,系统性地调查王室官吏的滥用职权和贪腐罪行。到1259年底,亨利三世已经到了不知所措、完全被架空的地步。
1259年12月4日,路易九世在巴黎的奢华宫殿的果园内,五十二岁的亨利三世跪在苹果树饱经风霜的枝干之间,站在他面前的是比他年幼七岁的法兰西国王、欧洲最圣洁的君主。这两个非常虔诚的男人将执行王权中最神圣的仪式之一。亨利三世花了很长时间才抵达巴黎,而且在前往巴黎途中,他试图每遇到一座教堂就停下来听弥撒,所以原本可能会更慢。就连路易九世也厌倦了英格兰国王的强迫症,于是命令将他途中的教堂尽可能都关闭,这才加快了他的行程。
亨利三世从来就没有快活过,现在是特别地庄严肃穆。尽管西蒙·德·孟福尔和爱德华王子强烈反对,诸侯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