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 > 第163章完结

第163章完结

苏塞克斯郡城镇,亨利三世曾在此与西蒙·德·孟福尔大战,详见前文。.白*马`书,院? +庚?薪*嶵~全*?????英格兰群情激愤

大叛乱,或者用历史学家们更常用的说法,农民起义,是英格兰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民变。起义的源头是1381年5月底和6月初在艾赛克斯和肯特郡发生的一系列农民暴动。1380年11月,议会宣布征收一笔人头税,次年春天开始执行,但收获甚微。王室税吏和法官在各郡对此展开调查的时候,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有王室官吏被杀死,而艾赛克斯和肯特的郡长被绑架。

抵抗力量越来越声势浩大,成群起义军聚集起来,开始骑马扫荡肯特郡的主要城镇,抢掠和烧毁梅德斯通、罗切斯特和坎特伯雷的政府档案。起义军的来源是乡村的普通农民,领导人则是“地位较高”的自耕农——教区神父、乡村警官和富农。起义军以律师、王室官吏,尤其是地主恶霸为敌,但其行动有节,有政治意识。据一位编年史家记载,起义军发布了一道命令,“居住在离海岸12里格范围之内的人不准参加他们的队伍,而须留在海岸,准备抵御敌人”。^我¨的+书~城+ ′追*蕞`芯\彰′截′

到6月中旬,肯特郡起义军有了一位领袖,瓦特·泰勒。后来有传闻说,他曾是法兰西战争的老兵,但我们对他的真实生平几乎一无所知。泰勒的副手是来自约克郡的叛教神父约翰·鲍尔,他与罗拉德派运动有联系,对教会权威和教条极其不满。鲍尔曾因在星期日在教堂之外鼓吹异端和煽动性教义而多次被萨德伯里大主教囚禁。他用朗朗上口的歌谣和通俗易懂的口号来宣扬一种无阶级的理想社会:废除领主地位,土地和财富由全民共享。他最有名的一句口号是:“亚当耕种、夏娃织布的时候,哪有什么贵族?”

肯特和艾赛克斯的起义军劫掠自己的地区时,也与伦敦城的一些心怀不满的群体建立了联系。14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伦敦城一直处于派系斗争和宿怨世仇的血雨腥风之中。互相竞争的商人团体和行会之间不共戴天;本土商人与外国商人互相敌视;牛津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在很多方面,他算得上是罗拉德派之父)的支持者和敌对者之间仇隙极深;更普遍的是,学徒阶层和他们的富裕师傅之间也有莫大矛盾。?鸿?特′小/说-王¢ +追/罪+辛¨章?节_在伦敦人的邀请下,起义军于6月11日向伦敦进发。肯特郡起义军取道格林尼治和布莱克希思,从东南方进军;艾赛克斯起义军则途经麦尔安德,从东北方前往伦敦。

在此期间,理查二世一直在威斯敏斯特。围绕在他身边的有他的内廷谋士、好几位伯爵和商人,以及他的一些亲人,包括他的母亲琼、他的同母异父哥哥托马斯和约翰·霍兰,和他的堂弟——博林布罗克的亨利(冈特的约翰的年幼儿子)。在起义的初始阶段,国王的谋臣向各郡派遣了武士,企图通过威吓令起义军屈服。武士们被起义军逐退,有的武士甚至被杀。政府终于认识到了起义的规模之大,但已经晚了。萨德伯里大主教惊慌失措,辞去了大法官的职位,交出了大印。王室躲进伦敦塔以求自保。他们向起义军发出消息,要与他们会谈。6月12日,来自肯特郡的数万名起义军抵达布莱克希思,在那里扎营过夜。当晚,十四岁的国王乘船沿泰晤士河而下,去罗瑟海斯与他的部下磋商,但他的谋臣看到河岸上起义军的庞大人群,手足无措,于是带着国王原路返回了。

瓦特·泰勒和他的部下为此愤怒不已,他们声称自己对国王忠心不贰,目的是除奸臣、清君侧。“平民之间有一句英语的暗号,”《阿诺尼玛莱编年史》的作者写道,“那就是‘你站在哪一边?’回答是:‘站在理查国王和真正的平民那边。’答不出暗号的人就被斩首……”起义军被剥夺了与他们爱戴的国王会谈的机会,恼羞成怒,当晚纵火烧了萨瑟克。次日,即6月13日,星期四,他们说服了伦敦城内的同情者,让他们放下伦敦桥处的吊桥。他们欢呼雀跃地蜂拥进城,开进河岸街。此处是伦敦与威斯敏斯特之间的富庶郊区,星罗棋布着宫殿和豪宅。最雄伟奢侈的宫殿是萨伏依宫,即冈特的约翰在伦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