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 > 第173章完结

第173章完结

到14世纪90年代中期,国王渴望得到尊崇的欲望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他的心理一直非常脆弱和敏感,现在似乎已经开始精神失常。1394年6月7日,安妮王后在西恩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她多年来一直是理查二世的好伴侣,他对她感情甚笃。悲痛之中,他命令将她去世时所在的宫殿拆毁,尽管他曾花费巨资来改建这座宫殿作为他们的家。然后,他发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誓言:一年之内,绝不踏入任何他曾与亡妻一起待过的房屋,教堂除外。他极其关注仪式,为了等待从佛兰德进口合适的蜡烛,竟然推迟王后的葬礼两个月之久。但这远远不止是对亡妻的哀悼。安妮的去世似乎触发了什么,理查二世又变回了那个急躁暴跳的孩子。他召唤所有权贵于7月29日到伦敦参加葬礼。阿伦德尔伯爵迟到了,来到国王面前的时候,理查二世竟猛击他的面部,打得他满脸流血地倒在地上。

这不是唯一一场国王严重失态的葬礼。1392年,罗伯特·德·维尔在法兰西流亡期间被一头野猪弄伤,不治身亡。他的遗体被施以防腐处理,最终于1395年11月被送回英格兰。许多英格兰权贵拒绝参加他的葬仪。那些参加了葬礼的人看到,国王命令打开他朋友的棺材,给德·维尔冰冷僵死的手指戴了金戒指,并最后一次凝视这个已经死了三年的人的面庞。^k_a!n¨s\h?u\z¢h¨u-s/h.o,u~.*c′o^m?

安妮去世以及德·维尔下葬之后,理查二世对爱德华二世的生平越来越痴迷。他鼓励格洛斯特修道院(爱德华二世的安葬地)的僧侣每年纪念这位被谋杀的国王。1395年,他请求教皇将自己的曾祖父封为圣徒。同一年,他命人为自己在威斯敏斯特的墓穴制作了一道奇怪的碑文:“他打倒了所有侵犯王室特权的人;他消灭了异端分子,驱散了他们的党羽。”这可以解释为理查二世对罗拉德派(遵循约翰·威克里夫教导的基督教改革派)的警惕,但也有些潜在的令人不安的成分。

就像他希望封圣的那位先祖一样,理查二世始终没有真正懂得成功王政的本质——将他的公共权威和王国的需求与他私人的意愿、朋友和品味平衡起来。他对爱德华二世五体投地,而这位国王给国家带来的只有分裂、暴力、腐败和流血,这足以说明理查二世对君主义务的理解是何等扭曲。他感到有必要维持他自己的公务人员,说明他有植根于内心深处的迫害妄想狂,他在幼年时便已经有了这种毛病。_墈`书.屋- ^首!发*

但在理查二世的性格里还有另外一种本能,主宰了14世纪的最后几年,而且与国王的爱好和平的自我标榜格格不入。那就是,睚眦必报,复仇的渴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理查二世的复仇

理查二世统治的最初十年中,国家动荡不安。在第二个十年里,他花了很大精力让国民恢复对他统治的信任。14世纪90年代上半叶,国王与御前会议紧密合作,朝政运转良好。议会没有试图清洗行政部门,也没有再羞辱国王。王室财政好转。1394年,理查二世花了七个月时间远征爱尔兰,带去了不计其数的年轻贵族和七千士兵。他在一封信中宣示了此次远征的目标:“讨伐那里的叛贼,建立良好的政府,公正地统治我们的忠实臣民。”这次行动非常成功。理查二世在爱尔兰取得的成就(至少在短期看来)超过了自亨利二世以来的任何一位国王。

1396年3月,英格兰终于和法兰西缔结了为期二十八年的停战协定,并敲定了联姻:理查二世将迎娶查理六世年仅七岁的女儿伊莎贝拉,嫁妆丰厚,高达80万法郎。1396年10月,新娘被送来时,理查二世与查理六世在阿德尔(离加来不远)会面,庆祝协定的达成。这是一次富丽堂皇的盛会,原野上到处搭建着华美的帐篷,随处可见珠宝和礼物:黄金的船模、配有银鞍具和珍珠项圈的骏马。两位国王以基督教世界的救星自诩,因为英格兰和法兰西终于和平了,或许能够选出一位教皇,结束罗马—阿维尼翁的宗教大分裂。会议还谈到了发动一次斯的十字军东征,这一次是反对突厥人。在托马斯·沃尔辛厄姆看来,英格兰终于“沐浴在和平中,但愿能够借助国王的光辉,享有一个繁荣昌盛的未来”。

1397年1月6日,理查二世三十岁了。三十而立,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