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责力任元帅。
开元年间,玄宗出于开拓疆土吞灭四夷之雄心,让那些边帅常驻边地,长期担任边境地区军事长官,常常十多年不换人,边帅开始出现常驻久任的现象,例如王晙、郭知运、张守珪等人就是这样。庆王、忠王、萧嵩、牛仙客等人在长安,又担任边境军区的节度使,开始出现亲王、宰相遥领边地军区军事长官的现象;盖嘉运、王忠嗣等人都曾一身兼任几个大军区的节度使,开始出现一人兼统数镇军事长官的现象。
李林甫担任宰相后,深感自己在政坛上缺乏两方面优势:一是没有玄宗喜欢的边功;二是缺乏社会上崇尚的学术。他感到对自己相位威胁最大的是那些既有学术,又有军功的边帅。他们出将入相,只在玄宗转念间。李林甫大概苦思冥索了许多时间,终于想出一个堵塞有学术的边帅入朝为相之路。他认为胡人不识字,让他们担任边境地区的将军,没有担任宰相的可能。
于是他上奏玄宗:“文士为将,怯于冲锋陷阵,不如用出身寒族的武人,或者是出身外族的胡人担任边将。胡人勇敢果断,习于战斗;寒族则孤立无党,不会互通关节。陛下如果能施以恩德,使他们称心如意,这些人都能为朝廷效命疆场。”玄宗觉得李林甫说得有理。此后的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边境各大军区便大规模提拔寒族、胡族出身的人任将军,胡人将军如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等人,都以军功升任节度使,这些人被称为“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