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崇祯皇帝 >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艾老爷逞凶鞭义士 洪参政据理护军粮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艾老爷逞凶鞭义士 洪参政据理护军粮

抢粮的兵丁见蔡九仪有如鬼魅般的身手,一时怔住,但见校尉被打得口鼻出血,各各愤怒,呐喊道:“他们不给粮食,还行凶打人。弟兄们要活命的,一起上啊!抢了他娘的!”众军士一哄而上,将粮车团团围住,两厢便要兵刃相见。洪承畴将马缰一抖,抢前几步,从怀中抽出令箭举在手中,森然喝道:“我奉军门大人的钧旨,往韩城运输军粮,有敢拦截者,杀不赦!”

奔腾滚滚,气势磅礴的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白宇山,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过榆林、米脂、绥德,至清涧而入黄河。无定河地处汉唐边塞,战事频繁,屯军开垦,河道屡改,两岸树枯草稀,浊浪滚滚,卷石含沙。李继迁寨离无定河西一百里上下,原名双泉堡,是个不甚有名的小山寨,因北宋时党项族的领袖李继迁曾在此屯兵而改了名。

李自成与媳妇韩氏入了艾员外府做工抵债,他每日早早地起来,披上破旧的老羊皮袄,揣了干粮,拿着羊铲和长长的大鞭子赶羊上山。隆冬严寒,风冷如刀,吹彻骨髓,好在他练过几年的武艺,体魄素来强健,冷了打套拳脚,身子便温热一会儿,只是活动起来不但耗费体力,还要耗费干粮,不多时便会饥肠辘辘,可艾员外许他带的干粮不多,只够吃个半饱的,除非冷极,他轻易不敢以此取暖,常常将养赶到一个向阳的山坡,任羊群觅草而食,裹紧了皮袄蹲坐在地上,将脖子尽量缩短了,时而起身用鞭子或羊铲呵斥几声离群的羊只。他身怀武艺,臂力又强,甩的鞭子和铲的土块都极有准头,倒也省了不少力气,这样慢慢熬到夕阳斜照长河落日时分,赶羊回来。日复一日,转眼过了四五个月的光景。大地回暖,春事渐深,没了严冬刀一般刺骨的寒风,放羊的辛苦似是少了一些,只是经过一冬的放牧,近处的草地多被羊群啃光,陕北地势高寒,少雨多风,气候干旱,新绿长出还有些日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自成只好到远处放羊,路途既远,春日又长,干粮越发地不够吃了,半饱也勉强了。李自成赶羊走了大半日,想想三年的日子便要这般苦熬下去,心里不有暗自悲叹,此时将近晌午,日头没遮拦地照下来,通身燥热,他敞怀斜披着老羊皮袄,放眼四下望望,到处梁峁起伏,坡陡沟深,累累的黄土在骄阳下闪着刺眼的金光,他吆喝着羊群往山脚的溪边饮水,刚到山下的岔路口,便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急忙护住羊群,片刻间,两匹健马一前一后飞奔而来,马上是两个身材高大带刀背剑的汉子,一个浑身白袍,面白少须,另一个穿着天蓝色夹袄,面皮焦黄,胡须虬卷,显得越发高大威猛。二人到了岔路,勒住马头,白袍汉子问自成道:“兄弟,此路可是通往清涧县的?”

自成点头道:“两位急急的,可是有官差要去清涧么?”

那蓝衣多须的汉子警觉地回头扫看一眼,大笑道:“兄弟走眼了,咱哪里是什么官差?那些官差在后面呢!咱兄弟们是响当当的汉子,岂会屑于做什么官差?咱见官差只会杀……”

白袍汉子横他一眼,蓝衣汉子慌忙收口敛声,白袍汉子马上一抱拳,淡淡笑道:“我兄弟本好说笑,幸勿见怪。”

自成见他有意遮掩,还礼道:“怎敢。”

“如此甚好,后面有人问起我俩,劳烦兄弟帮忙。”白袍汉子说罢,用手一指指另一条路,随即用力一夹马腹,扬鞭而去。直到两个汉子没有了踪影,李自成兀自呆呆地眺望着,心下暗忖道:看这二人的气势,不是官差却是什么人呢?正自思量,又是一阵马蹄声,犹如急风暴雨般响起,一支马队飞驰而来。李自成急忙闪身躲避,无奈羊群陡受惊吓,四下散乱,一时约束不住,在路上四下奔散。马上众人大声吆喝着停下,为首的一个校尉骂道:“娘的,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一个放羊的老倌也敢挡老爷的路!”刷的挥鞭就打,自成情知礼亏,又见他们盔甲鲜明,知是官军,不敢造次,只得用肩膀受他一鞭,那老羊皮袄本已旧了,经不起这般沉重的鞭子,啪的一声,裂开一道浅浅的细缝,自成用手捂了,心疼异常。谁知那校尉依然怒意不消,一连几鞭,连头带脸地打下,自成不敢硬接硬捱,忙顺鞭势将力道化去一些,那些军卒见他手忙脚乱,也躲不过鞭子,不由一齐哈哈大笑起来。那校尉数鞭下来,早已腰酸臂软,气喘吁吁地住了手,嘴里犹自恨恨地骂不住声:“看你这呆鸟日后还敢挡爷爷的道儿!”

自成不敢顶撞,急将那几头羊赶下路来,便要离开,不料那校尉催马赶上,伸鞭一拦道:“想走,爷爷可叫你走了?爷爷的话还没有问完呢!”

“大爷有什么话要问?”李自成忍气吞声,他担心这一百多头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