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崇祯皇帝 > 第三卷 风雨江南 李明睿密约偿夙债 薛国观检举邀头功

第三卷 风雨江南 李明睿密约偿夙债 薛国观检举邀头功

着号舍永巷来回巡查,四下一片寂静,知道都在用心作文,将文稿放置一旁,收拾着吃过午饭,倚墙小寐,醒来看看天色尚早,沏了一壶春茶,慢慢修正涂改,随后调墨选笔,小楷誊清,黄昏时分,又看了又无犯规和不合程式之处,预备到至公堂交卷,领签出场。掌钥的号官轻手轻脚走来,手里捏着三根蜡烛道:“夜里可用烛火?”

“我已誊清了……”吴伟业正要婉言拒绝,那号官伸头进来,低声问:“你可是太仓的吴伟业?”

“正是……你怎么知道?”

“听说你到江西会馆找过人?”

“李明睿?”吴伟业几乎脱口而出,惊喜之下,连连点头。可仔细打量号官,分明不过三十岁上下,与李明睿的年纪相差许多,哪里有一丝倜傥狂狷的模样?顿觉疑惑,“军爷是……”

“我与李大人忝列同乡。”

吴伟业暗自嗟讶,惊问道:“老世叔怎么知晓的?”

那号官瞟一眼房外,轻轻摇头道:“一个面生的人到了江西会馆,还想教人不知道?一听说浙东口音,李大人便想到了你。”

吴伟业瞥见一个身穿獬豸补服的官员,带着一队兵丁朝这里走来,想必是都察院的风宪官巡视考场,登时冒出一身冷汗,那号官也不再多言,顺手将他案上的草稿拿了,揣入怀中,急忙离开。巡视的官员来到切近,看了看棚号,又翻捡了考卷的姓名籍贯,没有发觉不妥之处,才转身而去。

一连九天,三场考完,所有考卷都由外帘官糊名封存,收卷后,还要誊录、校对,再将誊录的考卷转交内帘官。其实阅卷不必等到开闱,举子第二场出场,便开始进卷。聚魁堂内,二十房官,公服上堂,相互一揖。在满堂红烛之中,两总裁与众人见过礼,居中南向落座,周延儒环视众人道:“这回春闱名士如云,诸位房官阅卷要格外用点儿心,才不负皇上重托,为朝廷网罗人才。”

何如宠说道:“我是荒疏已久,老眼昏花,实在不足做这个副主考,蒙皇上圣恩,首揆提携,勉力为之,全仗诸位相助。”

众位房官都知道这是例行的过场,嘴里打着哈哈,抽签分卷,各自带回本房评阅。优异的文卷上呈请总裁取中,谓之“荐卷”。不荐的卷子,叫做“不出房”,虽荐而未为主考官取中,称为“荐而不售”。荐卷多以头场的卷子为据,二、三两场的卷子虽亦可以“补荐”,但往往中额已满,挤不上榜了。其实只要主考官取中了,他人往往不会再有异议。李明睿将本房的考卷细细翻检,又将草稿与誊录的朱卷对阅了,确定是吴伟业的卷子无疑,小心揣在怀里,直奔正副主考的办事房。为避嫌疑,科考期间主考官例不独处,副主考何如宠身为辅臣,事事忍让首辅,怕自家碍事,借口巡视,整天躲到一旁吃茶睡觉,办事房内常常只有周延儒一人。

李明睿进来施礼道:“首辅,这篇文章绝佳,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学问博赡,藻思绮合,实在不可多得!”

“哦?是哪个名士的手笔?”

“出自太仓吴蕴玉的公子之手。”

“吴琨的公子,你可拿得准?”

“拿得准,卑职审核得仔细。确是吴伟业所为。”李明睿摸了摸怀中的那卷草稿,迟疑片刻,终于没有掏出。

“容我细看。”周延儒将考卷藏在抽屉中,李明睿告辞走了。不一会儿,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身穿七品鸂鶒补服,四顾无人,将一篇考卷呈上道:“这是南直隶陈大来的考卷,文才勃发,端的锦绣。”周延儒见是礼部郎中李继贞,点头道:“老先生请坐了说话。你当年是吴琨的开蒙师傅,如今他儿子正在闱中,听说他文章写得极好,你可辨识得?”

李继贞侧身坐了道:“元辅,卑职曾听吴琨说起过,他儿子的文风极像王文肃公,雄健峭拔。”

周延儒将一份考卷递与李继贞道:“此卷中有两处化用王介甫之文:‘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倒也巧妙,与自家立论浑然天成。你看看可像是吴家千里驹的?”

李继贞仔细看了道:“确凿无疑。”

“待公议后填榜,将这两份考卷取为一、二名,以吴文压卷。”

李继贞长揖道:“如此取录,可称得人。”

二月十四日夜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