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慢慢转到张溥身边,见他身形消瘦,举止之间自有一股冷峻峭拔之气,又见他运笔苍劲,似是长枪大戟,威猛刚烈,力道雄沉。读了几句策论,但觉写得文风朴茂,言之有物,极有见地,与一般贡士议论空疏迥异,暗想:此人倒是个难得的相才,若经磨砺,早晚必成大器。
张溥写完卷子,重新细看,只字不错,无须挖补,欣欣然地到东角门交了卷,出了宫门,回望斜阳下的沉沉宫阙,越发显得金碧辉煌,灿烂耀眼。
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弥封好再送掌卷官,转送文华殿读卷官处,仔细评定高下。文华殿内,西向摆设了八张案桌,等读卷大臣席地坐定,掌卷官开始分卷。从卯初看起,到次日中午看完所有卷子,然后共同商定“前十本”。三鼎甲必出于前十本中,因此最为人看重,但此次是内阁首辅领衔读卷,何如宠又暗中帮衬,其他六人不好拉下脸来,坚持己见。最终将吴伟业定了第一,陈于泰第二,张溥第三,三鼎甲既已议定,后面的七本关系较轻,就更不必强分高下了,只要将榜首、二甲榜末的名次斟酌妥当,中间的名次前后倒不必大费周章。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虽仅一字之差,却与能不能点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读书”,大有关系,不可不慎重其事。
刚刚议定了名次,崇祯笑吟吟地进殿道:“你们辛苦了!”
“不敢。臣等刚刚议定了三甲名次,预备着明日一早到乾清宫东暖阁进呈,听候御裁。”周延儒等人急忙上前叩见,崇祯命他们回了原位,命道:“取三鼎甲来看。”他将三人的卷子读了一遍,将吴伟业黜落一名,改为榜眼,张溥由探花黜落为三甲头名,而将陈于泰拔为第一甲头名状元,第四名夏曰瑚点为探花,其他贡士的名次没有什么大动。周延儒等几个读卷官看了,一齐称颂万岁圣明。崇祯笑道:“你们并不知道朕这么做的道理,说得全是违心话儿!吴伟业年轻,缺少历练,遇大事多少有些沉不住气,心急则乱,那怎么成?就得磨磨他的性子。张溥历练是够了,可却不甚遵守法度,朕想用他,可替朝廷出力,终究不是处在草莽之间,领着几个读书人胡闹!同是黜落名次,朕的用心却不尽相同。”
“皇上见微知著,臣等……”
崇祯挥手阻止道:“好了!他们日后能替朕做事,成就一番功业,也不枉朕的一片苦心了!”
三月十八日是金殿传胪的大喜日子,殿试到了最高潮。寅时刚过,天色微明,众位大臣已经陆续到达,在本衙门朝房待命。皇极殿上已陈设了全副卤簿,殿内东面设一张黄案,上置“金榜”,礼部官员细心检点妥当,通知鸿胪寺的官员,可以排班就位了。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