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深深一揖,心中热血沸腾。
“我等定不负大人所托,将这启蒙之火,传遍大秦!”
其余学员亦是心潮激荡,纷纷应和。
.............
时光荏苒,数日的光阴在师范学院紧张而充实的教学实践中悄然流逝。
课堂之上,昔日的同窗,此刻轮番扮演着“先生”与“学生”。
起初的磕磕巴巴与手足无措,渐渐被从容不迫与挥洒自如所替代。
赵文再次站在“讲台”上,讲解着《大秦算学》中关于几何图形面积的测算。
他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引用了田亩分割、屋宇建造等鲜活的例子。
台下的“学生们”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积极地参与讨论。
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线条与数字。
提问与解答之间,知识的传递变得生动而高效。
学员们对《大秦蒙学》的道理,《大秦算学》的运用,以及《大秦格物启蒙》中那些基础原理的理解,日益精进。
他们真正开始掌握陈安所传授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精髓。
角落里,那名负责旁听记录的老吏,手中的毛笔一刻未停。
他将学员们的每一次演练,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课堂上的闪光点,都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
尤其是陈安关于“杠杆之理”的演示,以及后续学员们对技术外泄的担忧,与陈安那番“分层教育”和“播火者”的论述,更是被他一字不落地誊抄在册。
数日后,这些承载着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与理念的记录,再次被恭恭敬敬地呈送到了咸阳宫。
............
嬴政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眉头微蹙。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
内侍官轻手轻脚地将一卷新的奏章呈上。
“陛下,少府少监陈安所办师范学院的近况记录。”
嬴政“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眉心。
他展开奏章,目光在那些熟悉的字迹上扫过。
当看到陈安用一根圆木撬动数百斤石锁的描述时,嬴政没有丝毫意外。
对于陈安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儿,他早己从最初的震惊与猜疑,转变为如今的习以为常,甚至隐隐有些期待。
待读到学员们担忧“奇术”外泄,以及陈安那番“蛮夷得其形而不得其髓”的论断时,嬴政的嘴角露出自信的浅笑。
他将奏章缓缓合上,声音平淡开口。
“这番‘奇术’,若能强我大秦,纵使泄露一二,亦不足为惧。”
“蛮夷即便学得,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不明其理,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朕之大秦,得其神髓,便能源源不绝,何惧之有?”
区区蛮夷,也配与掌握了核心科技的大秦相提并论?
嬴政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幅巨大的世界疆域图,眼中是吞吐天下的雄心。
这世界地图是陈安专门给嬴政画出来的,目的就是用来提醒着他:大秦才这么点地,你怎么能就此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