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样的特殊地位,狄仁杰在尽心竭力治理天下之外,还倾力做了一件顶要紧的事——促成李显继任太子。!t.i.a-n¢x+i*b`o¢o/k~.^c¢o′m.
武则天临近晚年了,继承人问题已经无可回避。这可能是武则天面对的最大困境。她的选择只有两个——儿子或侄子。从武周这个朝代的角度来说,她应该让武姓人继位;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儿子总是比侄子要亲得多。
武则天的困境就是,虽然她个人战胜了时代,成为皇帝,但她战胜不了历史和传统,她不可能把父系改为母系。虽然李显、李旦曾经改姓武,但终究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到底是男性世界这个事实。这是武则天的深刻悲哀,她,无力回天,她可以改变女人不能做皇帝的规则,却不可能将整个文化都倒转过来。
狄仁杰是主张立李显的,在推动李显继任的过程中,他不仅跟武则天讲道理,而且常打心理战。狄仁杰曾经给武则天指出:“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小′税?C^M.S! -更^辛^嶵!全.”让儿子继位,起码以后祭祀中是少不了武则天这份的。而从来没听说过姑姑会被放到宗庙里面祭祀。又据笔记记载,有次武则天说:“我昨夜几次梦见跟人玩双陆,都不能取胜,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一语双关地答道:“双陆不胜,必定是宫中无子。”他展开了“梦的解析”:“这是上天垂意,暗示陛下,久虚储位必定生变啊。”又有一次,武则天说:我梦到一只羽毛丰丽但两翅俱折的鹦鹉,这又说明什么呢?狄仁杰继续客串解梦大师:“武是陛下的姓,这只鹦鹉就是陛下。摧折的两翼就是陛下的两位爱子。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那就会双翼复振了。”
实际上,当时的很多大臣都或多或少地向武则天建议,重立李显为太子。李显的支持率明显要高,在这种情形下,武则天终于顺从了历史传统,于圣历元年(698)把李显从庐陵接回来,九月,重新立为太子。\3-疤-墈?书.网¢ \庚~芯^醉`全^同时,让太子做河北道大元帅,率军攻打突厥。有意思的是,他的副手、行军元帅,就是狄仁杰。而就在前一年,狄仁杰被重任为宰相。这个事实,说明了在李显重当太子这个事件上,狄仁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后来李显做了皇帝后,特别追封狄仁杰为司空。可见他是很感恩狄仁杰的帮忙。另外,唐人还写过一本《狄梁公传》,又叫《狄梁公立庐陵王传》。可见唐人把李显重立太子的功劳基本算在了狄仁杰头上。
这个事情往往被解读为狄仁杰忠于李氏唐室,忠于李显。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李显能胜出,深层因素是民心支持。武家人对天下基本没什么贡献,而李家毕竟淹有天下多年,特别还有唐太宗这样的超级英主,深入民心。可以想见,即使真的让武承嗣继位,一旦武则天去世,他肯定镇不住。往好了说,也难免血溅宫廷,往坏了说,那就是天下大乱。相比较而言,李显继位,名正言顺,不会有什么大矛盾存在。
中国古代,政治的稳定,是最大的稳定。而皇位的顺利继承,又是最大的政治稳定。狄仁杰是正直而又成熟的政治家,正是看到了这个事情的至关重要,所以利用特别被宠信的有利条件,促成了武则天任命李显做太子的最终选择。他选择了支持李显,其实是选择了和平过渡。与其说狄仁杰忠于李唐王朝,不如说狄仁杰忠于天下百姓的安宁。
这是狄仁杰对唐朝,对百姓所做的最大贡献。狄仁杰是武则天的定策国老,也称得上是中宗李显的定策国老。
十、知人善任
狄仁杰在任宰相期间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推荐和提拔了大量人才。
狄仁杰选拔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有一次,武则天让宰相各举荐一个人来做尚书郎。就是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这些官职,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内各司司长,地位很重要。狄仁杰推荐的,是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后来狄光嗣果然当上了地官员外郎(户部司的副长官),非常称职。武则天很高兴:“你就像古代祁奚一样,能举自己儿子为官。”这件事情说明狄仁杰是个典型的务实主义者,不玩虚的,同时也不畏惧别人的说三道四,襟怀坦荡。其实这也是武则天的重要特点。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