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2页。+零+点¢墈·书+ `追`嶵_芯~蟑/节/
[52] 刘宗周《恸哭时艰立伸讨贼之义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9页。
[53] 刘宗周《恸哭时艰立伸讨贼之义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7页。
[54] 刘宗周《追发先帝大痛以伸大仇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61页。
[55]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2页。
[56]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7页。
[57]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7—208页。
[58] 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第62页。
[59]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3页。
[60]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8,第47页。!1+3¨y?u?e*d*u_.`c+o¢m!
[61] 《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9—1260页。
[62]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3]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8页。
[64]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60页。
[65]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6]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7]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4页。
[68] 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第65—66页。
[69]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67页。
[70]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1页。,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
[71]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3页。
[72]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4页。
[73]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84页。
[74]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88页。
虏寇·坐毙
十余年来,“寇”“虏”并称。前者是深仇大恨,一经提起,咬牙切齿。后者是心腹之患,如虎狼在侧。可甭管“寇”、“虏”,弘光朝竟然都不曾对它们伸出哪怕一根手指头。
周处像。
周处,晋代人,《晋书》、《世说新语》有传。“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为史上改过自新之典型,京剧《除三害》演其事。兴平伯高杰,相当程度上让人联想到周处。
吴三桂像。
吴三桂,崇祯间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闯军破北京后,吴三桂降于满清,在山海关一片石会同清军击败李自成。清军由此入关、占领北京。当时南京不以为其叛降,目之“仗义媾虏”。
一
明亡于清,这是历史事实。从这个事实,人们又普遍生出一种看法:满清是明朝不共戴天的仇敌;正如金人是北宋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