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67章完结

第67章完结

的界说。对此,朱熹答道:曰:“父子兄弟夫妇,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不自知爱敬。君臣虽亦是天理,然是义合。世之人便自易得苟且,故须于此说‘忠’,却是就不足处说。”[98]

他说,父子兄弟夫妇之情,发自内心,源于天性,君臣却不是这样,虽然合于天理,却更多靠义务维持。既然主要是义务,人便易生“苟且”之心,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为弥补这弱点,就需要在君臣之间特别地强调“忠”。

这真是一个应该瞩目的重要时刻。由这番问答,我们亲眼目睹“忠”字怎样从“人伦日用皆当用之”的一般道德,变成“独只于事君上”的特殊道德。从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就再也不能从这种语义逃脱,明末那些愤怒的焚掠者如此,“文革”中高呼“三忠于四无限”的我们也不例外。《朱子语类》还有一句问答,也让我惊奇不已;一位曾姓弟子谈自己的理解:“如在君旁,则为君死;在父旁,则为父死。”朱熹基本肯定,却又细致地做出纠正:“也是如此。如在君,虽父有罪,不能为父死。”[99]里面的意思让人眼熟,搜索记忆,然后想起“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不过,宋人虽对中国伦理有如此重要的贡献,自己其实却没来得及很好享用。一则理学真正成大气候要等到南宋,有些晚;而我们知道,从北宋初期直到中期,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知识分子,都还没有多少方巾气。二来理学从知识分子意识形态演为一般社会道德范式,需要一个传播过程,尽管二程、周敦颐、朱熹、陆九渊等的讲学已不遗余力,但尚局限在知识阶层,对普众的影响,还不能立竿见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