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86章完结

第86章完结

此外,尚有许罪官输银自赎、命官员佐工(捐款)等着数,不一而足。?如?闻′网? *首·发-过去,把“拜金主义”安在资本主义头上,好像只有资本家才掉在钱眼儿里。其实“封建主义”何尝不爱钱?眼下,明朝便毫不掩饰“金钱至上”的嘴脸,为了钱,礼义廉耻全顾不上了。

说来亦属无奈,该收的钱很多收不上来,例如,“两浙巡盐李挺欠课二十六万两”[129],苏州、松江两府三年欠征三百十一万八千五百两,已征而未上缴九十五万六千多[130]。朱由崧急眼了,和朱家诸先帝一样,他开始疑心大臣办事不利,而派所信任放心的阉奴到地方催要。五月十五日,登基当天,即命太监王肇基前往浙江督催金花银,被高弘图劝阻,朱由崧毕竟刚从监国“转正”,不便坚持,乃“责成抚按严催,不许怠玩”。[131]过了几个月,他不再客气,“遣司礼监太监孙元德往浙闽,督催内库及户工二部一应钱粮”,“凡年额关税、两浙盐漕、备练商价、给引行盐,一概随解。?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132]

事情周而复始。仅数月,曾经以“与民更始”面目出现的弘光政权,便打回原形。有御史名彭遇,在《爝火录》中是个反面人物。他对马士英说:“岳武穆言大,文臣若不爱钱,高爵厚禄何以劝人?武臣必惜死,方养其身以有待。”他主动请缨“募兵十万”,别人问他“饷从何出”,答:“搜刮可办也。”[133]我观其言,倒不失坦率。“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岳飞名言,彭遇敢于驳斥,道德上可鄙,证之以现实反而不错。至于“搜刮可办”,更是不折不扣的大实话。不搜刮怎么办?敢问有谁能够不搜刮而搞到银子?果不其然,我们看到后来户部正式奏请,在徽、宁等府“预征来年条银”[134],朝廷又回到寅吃卯粮的老路上了。

八月,与弘光帝和太后她老人家母子团聚的同时,在内臣亲自坐镇督催钱粮的浙江,“东阳民变”复起。/6?妖+墈\书~蛧′ ,勉^废_粤¢黩·先是,“县令姚孙榘(《爝火录》作“姚孙棐”)借名备乱,横派各户输金”,当地一名叫许都的富户,被坐“万金”,却只拿出来几百两,姚孙榘大怒,“指为结党造反,执而桎梏之,时输金者盈廷,哄然沸乱”,在县衙当场把姚孙榘拖到堂下痛打,后陈子龙与许都友善,以免死说其自首而已,不料浙江巡抚左光先背信,诛杀许都等,复激事变,左光先调兵镇压,致东阳、义乌、汤溪数地民众“各保乡寨拒敌”,而官兵大败。[135]

此事后虽平息,却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刻在弘光朝面黄肌瘦的脸上。

十一

关于明末财政,历来谈得最多的是拮据。无论在当时臣工奏章,还是后人史论中,缺饷、逋欠、灾减之类字眼,随处可见。这些,都突出了一个“无”,令人们注意力容易放在所谓“困难”上,进而把原因归之于动乱、战争、天灾等“客观因素”或“不可抗力”。

其实,明末财政问题的症结并不在此,比所谓“困难”更严重的,是“乱”。它比较隐蔽,内在于体制之中,缺乏透明性,极易被所谓“困难”所掩盖。战争消耗多少、一年赋税欠收多少、天灾造成粮食减产多少,这些数字可以统计出来,明明白白摆在那儿。但是,有多少钱因制度之故暗中化于无形,不单普通民众不知道,甚至连政权及其官僚系统本身往往也不清楚。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甲申五月二十六日,御史米寿图疏论“清核钱粮”。他说:军兴以来,民间搜括已尽,库藏空虚已极,今加派已荷新谕蠲免,而朝廷之有仍还之朝廷。如先帝发造舡银两,果否造舡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